熙平五年五月十六日,两国和谈结束,力不如人,西夏也只能选择妥协。
两国商定,签订和平友好的条约,皆为同盟,互相不在侵犯, 同时西夏向大宋称臣,赔偿牦牛两万牛,羊五万只,战马五千匹,甲胄两万套,生铁五万斤。
此后每年向大宋进贡牛羊各五千头,至于被宋军所占的盐州、洪州、龙州等三州十县之地, 悉数归宋朝所有, 双方重新界定疆域, 以盐州中心,往东而去的长城以南,以东之地,悉数归大宋所有,以盐州城西郊三十里始,一路向南,以归德河为界,划分两国疆域。
而负责此次和谈的钱灏钱大相公之名,也随着邸报传遍了各路各府,赚了好大一波名声。
一时之间,举国沸腾,文人士子们争相传唱,在田间地头忙碌的百姓们也与有荣焉,感觉他们的赋税没有白交。
数日之后,朝廷的一封政令再度掀起浪潮,陕西,江南两路减免今明两年的赋税, 蜀地今年的赋税减免三成, 其余诸路,但凡是这次去年抽调粮草,增加赋税了,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减免。
只这一道政令,便让无数百姓感恩戴德,于山水天野之间伏低叩首,山呼万岁。
与此同时,朝廷三年一度的官员考绩也正是开始,整个吏部彻底忙碌起来,御史台的御史言官们自然也没法闲着。
市舶司也在韩大相公的主导之下,悄然开始扩张,于沿海几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大肆增加人手,抽调各地驻军前往坐镇,准备正式开始收缴关税了。
为了这事儿,韩章还从运转司和户部抽调了不少底层的文书官吏去市舶司,助力此事。
也是在这个时候,朝堂之上,请封官家生父生母的呼声也再度响了起来。
俗语有云, 一人得道, 鸡犬尚可升天,何况天子乎!
只是在对先夏王的称呼之上,百官们却有了争议。
先夏王乃仁宗皇帝的堂弟,若是依照礼法来说,现如今赵宗祥已经过继到了仁宗皇帝和曹太后的膝下,先夏王这個生父,自然也就变成了叔父。
如今要追封先夏王,以礼法的话,称呼其为皇叔即可。
可却有部分朝臣,认为当称先夏王为皇考!
皇考者,逝父也!
而今赵宗祥已经登基称帝,其父其母,自然是仁宗皇帝和曹太后,岂能再称其他人为考为妣。
曹太后当着百官的面动了雷霆之怒,将那几个挑头的官员一一贬斥,随即拂袖离开,一场大朝会弄的不欢而散。
可曹太后的举动,不但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反而引起不少官员的反弹,私底下联合起来,联名上书,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齐国公府作为曹太后坚定的追随者,自然不甘落于人后,齐衡更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头,在朝堂之上挺身而出,舌战群儒,丝毫不见半点怯意。
盛家父子二人,一个五品,一个六品,加之盛紘小心谨慎,圆滑世故的性格,自然不会掺和进去,更加不会让自己寄予厚望的长柏掺和进去。
当然了,以长柏的性情,也懒得去争论这些事情。
留在盐州等地驻守的顾二和长梧几个,原本在交接完盐州等地的防务之后,带着麾下人马都赶到洛阳了,再有七八日就能回到东京,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顾二这厮就开始找借口拖慢行军的速度了。
一天下来,能够二十里就绝不走三十里,能休息一个时辰,就绝不会只休息半个时辰。
反正就是一个字,拖!
顾二自己不急不忙的,长梧倒是急了起来,主要还是离开的太久,有些思念何氏了。
华兰的夫婿袁文绍立功不少,从指挥一跃升为了营指使,垮了好几级,手底下管着五哥指挥两千五百人的骑兵,已然算是军中的高层了。
大宋缺少战马,骑兵自然也就稀缺起来,物以稀为贵,稀少的骑兵,在军中的地位,自然比步卒高得多。
袁文绍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东京,和娇妻幼子重聚,可顾二的考量却不无道理,而且顾二才是决策者,他们也只能听从。
就是情绪都有些不大高。
而此时的徐章,正躲在千里之外的江南腹地,在江宁府宥阳老家祖宅里头陪着妻儿长辈们多懒,日子过的好不快活。
宥阳徐氏的宗祠没有设在宥阳县城里头,而是在徐家所在的大湾村,就在那条绕村而过的玉带河对面,中间隔着一座石桥。
这是老爷子得意思,也是徐章的意思。
按着老爷子的话说,他老子当初落户大湾村的时候,就是瞧中了这里山清水秀,风水上佳,和他们徐家十分契合。
否则的话,怎会短短四代几十年的功夫,徐家就从平明百姓一跃成了大宋朝顶尖的勋贵之家,如今徐氏祠堂里头,还有仁宗皇帝赐的丹书铁券。
自打徐家的祠堂建在这儿之后,那座原本饱经风吹雨打,满目疮痍的老旧石桥,也由徐家出资,重新建了一座。
新的石桥桥面宽足有两丈,桥面也比以前高出了八尺,桥身更是延长到了十丈,足足有三十米宽。
以前的时候,每个几年,到了夏季多雨的季节,老石桥总会被淹上几回,如今重修之后,便是遇上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水位也绝计冒不过桥面了。
如今的大湾村,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小山村。
随着徐家的崛起,周遭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有不少想沾点徐家运气的,在和徐家还有大湾村的原住民傅氏一族商议之后,举家搬迁到了大湾村的外围。
而今的大湾村,已经从原先的一百多户人家,变成了现在的六百余户,三四千人口,光是在人口的数量上,甚至都快赶上一些偏远的县城了。
宥阳县衙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这几年里头,徐家和衙门合作,徐家出资,借助朝廷的名义,在宥阳境内大肆的修桥铺路,尤其是自宥阳县城一直到大湾村这一代,一条足有两丈宽的平整官道也在三年前就已经竣工了。
“五叔!五叔!”
院子里头,树荫底下,徐章正坐在躺椅上,手里头拿着把蒲扇,摇摇晃晃的闭目养神歇凉。
随着一道还有几分稚嫩的呼声入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也随之传来。
一群七八个从六到十岁左右的毛孩子麻溜的跑进院子,一个挨着一个,围在徐章身边,拿蒲扇扇风的扇风,倒茶的倒茶,捏肩的捏肩,捶腿的捶腿,尤其是那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一眼不眨的看着徐章,眼神中写满了期待。
“你小子,不去帮着你阿娘照顾弟弟妹妹,又出去撒野!”徐章看着身侧那正在替自己摇扇扇风的孩子道。
那小子却半点都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反而厚着脸皮笑着道:“阿娘老祖宗、五婶婶她们在一块儿呢!”
一群小孩子,一个个从头到脚,从头发脸蛋到一副鞋子,都干干净净的,半点都没有成日泥地里头打滚的孩子模样。
“长榕呢?没和你在一块儿?”
徐安丰道:“长榕哥哥和大哥他们下河抓鱼去了!”
“嗯?”徐章微微蹙眉,“可有大人跟着?”
徐安丰点头如捣蒜:“傅扬哥哥他们几个都一块儿去了!”
玉带河水流不大,而且也没有多少深潭,更无险滩,徐章小时候也没少跟在徐彬和徐文后头下河摸鱼。
“五叔~~~”徐安丰一边扇风,一边有些迫不及待的喊了起来。
“五叔叔(伯伯/爷爷)~~~”
周遭一群小朋友也跟着徐安丰小朋友一起巴巴的喊了起来,像极了那正在可怜兮兮卖萌等着投喂的小宠物。
徐章干咳两声,润了润桑子,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那个拎着小陶壶的孩子立马便机灵的替徐章将水蓄满。
“昨儿个说到哪了呀?”
徐安丰立马抢答:“说到孙悟空反下天空,竖起大旗,聚拢妖众,自号齐天大圣!”
一群小朋友立马都安静了起来,半点嘈杂之声都没有。
徐章冲着徐安丰伸了伸手,安丰这个孩子王,立马识趣的将手中正摇着的蒲扇握把塞到徐章手里。
徐章摇了两下,将蒲扇盖在腹前,朗声道:“那咱们就话接昨日,却说那孙悟空,竖起齐天大圣的大旗,麾下七十二洞妖王,十万妖兵,声势端的是浩大无比······”
前些时日闲着无事,徐章便将这西游记的故事又搬了出来,给老太太还有明兰她们几个消磨时间,没成想到了老家后,大堂兄徐彬家的老三徐安丰,从长榕口中听到这个故事之后,立马就上了瘾,成日跟在长榕后头,跟着小跟屁虫似的,日日缠着长榕给他讲孙猴子的故事。
可长榕也只是在徐章那儿听了一遍,哪里记得这繁杂的故事,说起来磕磕绊绊的,不是少了这个,就是缺了那个,后来就拉着安丰求到了徐章这儿。
自打那日起,徐安丰这小子就每天雷打不动的来找徐章听故事,没几日就把几个小伙伴都带了过来。
徐章也从那时起,就成了孩子王,成天都有一大群孩子跟在徐章屁股后头转。
可想从徐章这儿听故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徐章对这群孩子们的要求也不高,起码要赶紧,穿衣要整齐。
不过徐章也不能成天陪着他们,便和他们说好了,每天下午的未正时分,一直到申初,每天半个时辰的故事时间。
自那日起,这群小屁孩们也不玩泥巴了,每日来徐家之前,都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的。
徐章便顺利成章的成了孩子王。
阅读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