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公以为朕之提议如何!”
人死如生,在这个时代都是这种思想,古人认为,人死之后会前往另外一个世界,如同这个世界新生儿,都会焕发新生。
所以对身后之事,古人极其讲究,就比如刘彻否定了太常所草拟的谥号,而亲自所论公孙弘的功绩,没有人会站出来说这个谥号于公孙弘不符。
他们这些人总有一天也会如此,要是等皇帝给他们定谥号之时,突然跑出个人说不配,他们绝对能气的揭开棺材板。
不是深仇大恨,生死之敌,这种禁忌没有人会犯,在座的衮衮诸公,那个不是绝顶聪明之人。
如若真的有人在这时跑出来云云,那么这个人必然就会被踢出局,君不见汲黯此时也是老神在在。
而此时汲黯的心中,也是颇为复杂,他和公孙弘二人的矛盾,无非就是谁也看不起谁。
可到今时今日,细细回想一二,公孙弘虽然是个伪君子,但他的确是有才能,其在任丞相期间政绩显著,对这位皇帝也多加劝阻。
人死恩怨消,倒是他这回着像了……
汲黯思量一番,拱手一礼:“陛下既有诏令,臣等自然遵诏。”
众人面色讶然看着汲黯,汲黯的行为有些出乎意料,没有想到其居然会率先站出来,因为在他们想来,汲黯虽然不至于使坏,但绝对不会第一个站出。
当然,众人也仅仅只是惊讶罢了,这种事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会同意。
随即众人皆拱手一礼,齐声道:“臣等遵诏。”
刘彻见汲黯的动作会心一笑,脸上也没有惊讶之色,仿佛在他看来,汲黯这个举动正常不过。
刘据也是暗自点头,汲黯此人真不愧是“社稷之臣”,他刘据自然也是能看清这件事的重要性。
虽说身为帝王有忌讳臣子报团之说,可这件事不同,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这是一种忌讳,没有人会傻到这样去做,除非是深仇大恨。
奸臣也好,忠臣也罢,都是为了身后名利二字,都想让自己彪炳史册。
刘彻摆手示意众人落座,缓缓又道:“皇太子今已九岁,已经到了开府的年纪了,太常可商议一个吉日。”
皇太子开府建牙,众人都是心中了然,他们有自身的圈子,皇帝的圣意都能揣测,更别说这种事情。
“禀陛下,臣有奏!”
太常弓身一礼,正要起身之际,却见刘彻摆手笑道:“卿入座吧!只是廷议,坐着说。”
“臣谢陛下圣恩。”
太常再次谢恩,跪坐后说道:“启奏陛下,皇太子开府建牙,还是依祖宗之法得好,臣建议可在三日后大朝商讨,到时陛下之圣言,臣等自然奉诏。”
“陛下!”
宗正拱手一礼,面露诚恳之色,说道:“启奏陛下,臣赞同太常所言,皇太子开府建牙,乃我大汉之要事,还是依祖宗之法,彰皇太子之威德。”
“臣等附议。”
皇太子开府,这可是件大事,历代皇太子开府都是在大朝会时商议,以彰显此事的重要性。
刘据以前是皇太子没错,可和开府之后就是云泥之别,通俗点就是有皇太子之名,却无甚实权。
可一旦开府,性质就不一样,他便可以真正步入朝堂,而且要是皇帝不在长安,就可代行监国之权。
这件事不旦要明发天下,还要祭祀祖宗神明,所以这件事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册立皇太子。
在这个时代合法性是非常重要的,可合法的由来,便是得祖宗神明之许可。
可以试想,一个没有得祖宗神明许可的皇太子,纵使他千贤万德,也如日月无光般黑暗,因为他不具备合法性。
这些事情在乱世还可以,毕竟是骑着马打下的名望,可偏偏处在这太平年间。
刘彻何尝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自然也清楚这事的重要,他儿子开府建牙一事,不光要大办,更是要让刘据的威德以彰天下。
刘彻摆手让众人安静,含笑说道:“卿之言,朕亦是知晓,不过朕要说的是,皇太子开府后亲卫军一事。
朕有意挑选上郡、陇西、北地、西河四郡良家子弟,充任皇太子亲卫,规模可按照期门设立之初,可为太子府卫军。”
太子府卫军?
众人面面相觑,规模按照期门设立,那就是一万余众,这可比以往多出一倍之多,这可是真正的一军。
众人心中了然,怪不得皇帝不在大朝会宣布,而是现在就说出,这要是放在大朝会,肯定会争论个不休。
他们这时也明白过来,这是皇帝再跟他们通气。
而此时,在这众人之中,卫青和公孙贺两人显得极其安静,可心中却揭起轩然大波,其他人知道的不是很全面,可公孙贺和卫青却是一清二楚。
当初刘据就跟他们说过想出征漠北一事,而现在皇帝又有这种举动,不得不让二人联想。
自大汉历代皇太子开府,仅仅只有五千人的亲卫,这是一个规矩,可皇帝今天却打破了。
如若不是为了刘据出征漠北一事,卫青和公孙贺是断然不会相信,因为仅仅是开府建牙,根本无需这么多人,更何况还有皇帝亲自赐号。
卫青小心翼翼抬头看了刘据一眼,而刘据此时也看到舅舅卫青的举动,不动声色,算是默认此事。
卫青和公孙贺得到刘据的默认后,尽可能压住心中的激动,他们清楚这事一旦提早暴露的后果,必然会遭受一切反对。
皇太子率军出征去战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足够让那些臣子头破血流也要阻止此事发生。
刘彻身子斜靠在御座,笑了笑又道:“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皆是拱手:“陛下有诏,臣等自然遵诏。”
没有任何的阻力,很快便敲定了此事,这就是内朝,这就是皇帝老爹集权后的成果。
可以试想,若今天没有这样的内朝,像皇帝老爹类似这种决策,肯定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刘彻拿着竹简敲打腿部,点点头道:“那这事便定了,太常回去后写个章程,三日后早朝再议此事。”
“诺!”
大朝会虽形同虚设,可像这样的大事,还是需要在朝会上商议,通气归通气,该走的流程一点都不能少。
刘据可以想得到,三日后太常一旦奏明此事,这些公卿绝对会率先站出来同意,到时候就算有人想争论都没折。
阅读大汉第一嫡长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