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道长

云中道长

第二十六章 终南山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二天天边刚刚方亮,云中道长已起来,从洞外搬来石块,压熄火堆,收拾好包袱,抓起宝剑,匆匆往终南山方向进发。

越往前走,山林茂密,水流潺潺,山间云雾环绕,山势越发陡奇,如初山明水秀,果然是人间福地,一派祥和。

又往前行了一个多月,风餐露宿,这一日终于赶到了终南山下。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载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传说道教始祖老子曾经在此讲学,留下《道德经》,道教创始人王重阳、周相姜子牙、药王孙思邈、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等等,都在终南山里隐居过。

隐士的生活没有华丽的服饰,天天粗茶淡饭,没酒没肉,日复一日的劈柴、种地、打坐、修行。

他们隐匿于群山环绕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不慕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只为追求品性的高洁、空灵和内心的自由自在。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

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

云中道长一边赏玩着山景,一边迈步进入这千年古道。

长期以来,由于终南山隐居修炼的高道大德辈出,道法道术日显,促进了道教门派的多样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乱,北方高道纷纷云集楼观,逐渐形成道教中的楼观道派。楼观道发展至北周及隋、唐代,逐渐进入其鼎盛时期。特别是唐朝对楼观道格外扶持,出资营修楼观道院并赐田产,优渥有加。安史之乱后,道众逐渐分散于各地,楼观道派开始趋于衰落。两宋时期,楼观道派终至默默无闻。金代,因战乱楼观被战火焚毁,楼观道派从此一蹶不振。楼观道派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极力主张“老子化胡”之说,提倡炼形之术,兼修内外。

至唐代,终南山的道教达到鼎盛期,此时有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张无梦等人居山修道。对后世道教影响较大的即以钟离权、吕洞宾为代表所兴起的内丹学说,并形成了道教内丹炼养体系中著名的“钟吕金丹派”,成为宋元道教内丹学说之主流思想。

金元以降,王重阳曾于终南山下刘蒋村隐居修炼,著名的“活死人墓”即重阳祖师修炼的仙迹。大定七年(1167)后王重阳赴山东半岛,传道度人。他上承钟吕内丹派道统,旁摄儒释,以“全真”为帜,创立了全真派。

“终南自古多神仙”,终南山历来都是高道云集、仙人出没的仙山洞天,所以,这里也自然是道教诸多神仙信仰的发源地与形成地。

老子于楼观授经讲道,留下《道德真经》五千言,道教不仅以此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亦借此逐步完成了后世道教直至形成了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的最高尊神:三清。

尹喜对《老子》思想作了阐发,写了《关尹子》九篇和《老子内传》等著作。后世逐步创立了著名的楼观道派。关令尹喜也因此被册封为真人,成为道教一代祖师。

继楼观传说之后,汉武帝于元封初年(前110)夜闻太乙神之告,第二年在终南山大和峪口建太乙宫,以祭太乙山神。

太乙神,乃道教天神,主尊贵安泰,护山河物种,是古代帝王封禅祭祀主神之一。今终南翠华山下仍有供奉太乙神庙的太乙宫,是道教太乙神信仰的重要仙迹。

道教祖师吕洞宾于长安酒肆(今古城东门外八仙宫门前的长乐坊)遇钟离权,以“一枕黄粱点破千秋大梦”而悟道,经过苦心修炼,终成正果。在民间关于吕祖慈悲济世、显化度人的传说和事迹广博,是最受百姓敬仰崇拜的神仙。

当云中道长漫步上山之时,不时有道童从旁边经过,但都是口称:“师兄,福生无量”。然后再匆匆离去。

云中道长均端庄回礼,不敢稍有懈怠。

云中道长见天色已晚,此时距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终南山上圣地甚多,各门各派均不相同,没来之时,还以为山上只有一座道观,可是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灵气充沛,道观繁多,一时间竟无所适从,因不知道自己的修学之术究竟属于哪个门派,也不敢贸然进门借宿,万一言谈举止中不是对方门派中人,那不免让人心生不喜。

云中道长一转身,脚下加紧赶路,离开上山的古道,转向奔着翠华山就去了。

阅读云中道长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