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朱提太守
“不知主公前来,怠慢之罪,还请主公见谅。”诸葛亮率领兵马在武阳城外刚刚扎营,被诸葛亮任命为奋武将军,领犍为郡都指挥使的阎芝,领着一队人马匆匆而来。
“不知者不罪也,仲绩请起。”诸葛亮此刻正站在营地的空阔地带,等待着军士门立下大帐。
“主公到此,何不进城宿营?”阎芝起身之时,不解的问道。
“大军入城,劳师动众,惊扰百姓,扎营城外,正合适宜,不过营中粮食,却要劳烦仲绩安排。”诸葛亮微微一笑,环顾左右,问:“德昂兄,莫非不在城中?”
“主公猜测的不错,李太守日前出发前往朱提巡视防务,现今不在城中,是否需要末将派快马传他回来?”阎芝点头回道。
“无需如此,仲绩有事先回城忙去,无需在此照应,另外请长史带户籍税赋账本到吾大帐来,本侯需要核对查阅一下。”诸葛亮也就随口一问,并不是真要见李恢,再说他此刻也正考虑,是不是要前往朱提,若是前去,自然也就能李恢碰面。
“末将这就安排,请主公稍后。”阎芝恭敬的作揖而退。
“下官太守府长史王甫拜见主公。”正午时分,诸葛亮正准备进食,王甫领着数名随从,挑着八箱竹简,来到诸葛亮大帐。
“王长史,这是?”诸葛亮看了眼微微垂着头,神情恭敬的站在面前的王甫,以及他带来几大箱竹简,不要讶异的问道。
“主公,这一箱是记录户籍人口的竹简,这三箱是这两年的赋税收入,这两箱是田亩数量……”王甫一口气把犍为郡所有在册文案,都给诸葛亮道了出来。
诸葛亮不由一愣,他并不是来查账的。说是查阅赋税人口,不过是他每到一地的习惯,目的就是要确认一下。州牧府的文案,与地方上的是否有差别。
王甫把这些多点册都带来,显然是曲解了诸葛亮的意思,只要看看这多口箱子的竹简。就知道不是一天两天能看完的。
“王长史,想必还未进食,你看这么多事情,一时半会也理不完,咱们坐下边吃边聊。”诸葛亮说罢。
刚才坐在下首吃饭的孙尚香。在王甫进来前,就已经带上了面具,听到诸葛亮的话语,她立即起身道:“吾去叫军士给王大人安排食物。”
诸葛亮点了点头,指着左首的位置道:“王长史请入座。”
王甫原本还想拒绝,但见诸葛亮并不是客套,这才道:“谢主公赐食。”
饭菜很快就端了上来,诸葛亮边吃边道:“王长史。可记得键为有户籍多人。人口多少?”
“回禀主公,据前年年底统计的户籍记录,现今在籍是六万五千三百六十二户,总人口二十一万六千五百余口,其中治所武阳城有五万二千三百余口,属国治所朱提有三万五千四百余口。”
王甫听到询问。立即放下手中筷子,恭敬的微低头回道。从王甫这个回答不难看出,他做的工作很细。也很全面,不是敷衍于事之人。
“王长史无需这般拘谨,先吃饭,吃完咱说。”诸葛亮本来还想继续询问,但见王甫如此恭敬,只是不再开口。
“来人,给王长史,上一碗肉汤。”诸葛亮刚放下筷子,王甫紧接着也放下了,虽然肚子并未吃饱,但他却不敢继续再吃,这是作为臣子的礼数,他自是不敢违礼。
“主公,下官已经饱了。”王甫这一激动,立刻就打了嗝,神情颇有些尴尬。
“王长史无需如今拘谨,本侯也非是为了查账而来,就是想找你聊聊,听说王长史在武阳担任县令已经有五年之久,想必对本地民生,以及周边情况,应该不陌生?”诸葛亮不以为意的一笑,摆手示意王甫安坐。
“嗝!”王甫刚坐下,喉咙中又传来打嗝声,紧张之余的他,慌忙伏在席子上,道:“下官无礼,请主公责罚。”
眼见王甫如此谨言慎行,诸葛亮头疼之余,对这个人到是有几分欣赏,一个人能够这般严于律己,虽然看似有些缺乏变通,但只要不是独挡一面,他就一定会是一个好官员。
“王长史,先喝口汤再说,就当这里是你的衙署,不需要这般拘束。”诸葛亮面露笑容,不以为意的说道。
喝了几口肉汤,缓解了下情绪,加上感受到诸葛亮的亲切,王甫总算恢复了过来,沉声回道:“主公,犍为夷族众多,汉人与夷族交杂,世代不通婚,而夷人居于山中,汉人居于平原,似乎也没有什么交集,可实际上键为与南中之地,皆是山地多而平原少。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耕地少,加上夷人好斗,又占据山脉水源,每年农耕时节,夷人为了山中土地耕种,都会截断水源,从而导致平原的汉人缺水,从而相互斗殴,导致两族关系,日渐紧张,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而南中四郡,汉夷几乎更占一半,夷族群居而住,首领酋长势俨然如一方诸侯,各自为政,小的部落依附大的部落,形成一层层势力,势力着实不可小觑,就好比键为边境的牂牁太守朱褒,据说此人手中有五千蛮兵,一万五千汉兵,加上各族依附的夷人军士,各军加起来不下五万人马。”
“五万?朱褒竟能够征召如此多兵力,到也确实有能够独霸一方,以他手中军力,就算进攻犍为,也不会是难事,但据本侯所知,他这几年,南中各郡的势力,几乎没有出兵犯过境?”诸葛亮听完王甫所言,不由蹙眉道。
“主公所有不知,夷人部落,只要是男丁,人人拿起武器,皆可为兵,所以五万并不算多,但他们也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军纪败坏,朱褒召集他们自保自是没问题。但要是出征,这些人自是不会甘愿卖命,而已朱褒帐下的汉兵和蛮兵夷人都有嫌忌。双方待在一起,势必生乱,而且南中之地,地域广袤。也不是朱褒一人说了算,永昌太守雍凯、益州太守高定,还有蛮王孟佬,他们之间其实也有嫌忌,相互并不是铁板一块。”
听完王甫这一席话。诸葛亮到对他这个长史刮目相看起来了,若是这些都是王甫分析得论出来,此人倒也是个大才了。
诸葛亮正想继续询问,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时,王甫接着道:“主公,其实下官说的这些话,到不是下官自己得出的结论,这里面很多分析结论。都是太守李恢大人和属国都尉吕凯、以及属国主薄王伉大人得出的结论。”
“好。王长史这般实诚,倒也难得,看来这键为长史一职,王长史胜任是绰绰有余啊,来人,赏王长史三百金。锦袍一件。”诸葛亮对王甫的务实,自是颇为赞赏。
也让诸葛亮体会到。只有身临第一线,才能获知南中各地更具体的情况。平定南中,收回三郡,安抚蛮夷各族,无疑是任重道远之事。
南中不靖,诸葛亮的大军就无法出蜀,所以平定南中,确实是势在必行之策。
与王甫一番交谈,诸葛亮随即决定,前往朱提走走,与李恢谈谈经营南中策略,以及见见朱提的都尉吕凯和长史王伉,看看如何才能更好解决南中的问题。
得知诸葛亮要继续难进,前往朱提,犍为郡的奋武将军阎芝,立即赶到诸葛亮大帐,劝谏道:“主公,此去朱提,足有千里之遥,山道艰险难行,而且夷族势力众多,万一有个闪失,末将实在担当不起。”
“李太守带了多少人马随行?”诸葛亮冷静的反问道。
“五百军士。”阎芝沉声回道。
“李太守带五百人马,能前往朱提,本侯有三千人马,反而却不能了?”诸葛亮看了眼阎芝,不为所动的道。
“李太守是郡守,巡视郡县是职责所在,主公乃万金之躯,焉能轻身犯险?”阎芝同样据理力争道。
“仲绩好意,本侯领了,但前往朱提一事,吾意已决,无需再劝。”诸葛亮坚定回了一句,道“本侯乃益州牧,若自己境内的郡县都畏惧不敢前,又如何面对南中各方兵马?”
“既然主公心意已定,请允许末将率领三千兵马随行。”阎芝见劝说不动,却提出了新的请求。
“犍为防务重要,就不劳仲绩了,汝给我安排几个熟悉地理的向导即可。”诸葛亮摆手再次否决道。
现今武阳城中,阎芝手中有五千人马,加上本城原来戍卒,也不过八千人马,如今李恢不在,阎芝就是大将,坐镇中枢,岂能轻言妄动。
再说诸葛亮帐下的三千人马,可都是神武军中的精锐悍卒,更有赵云护佑,此去朱提,虽然路程遥远,但这一路毕竟是益州领地,沿途各县都属于犍为郡管辖,虽然途中有些夷人匪徒,但却没有大的势力盘踞,所以诸葛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在武阳备齐了数日粮草,诸葛亮率领的兵马,继续南下,沿途经过新道、安上、潜街、僰道等县,凡是所到之地,诸葛亮都做了短暂的停歇,一是走访城中民俗,二是记录当地山川地貌,三是查访百姓生活情况。
这日诸葛亮率领兵马,抵达马湖江渡口,站在渡口之上,望着沿江两岸的山谷峭壁,以及滚滚的江水之时,在惊叹山川雄奇之余,诸葛亮疑惑的问导问道:“此地就是马湖江江面?”
“回禀将军,此地正是马湖江,渡过大江就是朱提境内了。”向导肯定的回道。
诸葛亮听完向导这话,还是觉得有些不对,他记得后世这一地域,传流的江水应该叫金沙江才对,望着眼前川流不息的江面,诸葛亮不由迟疑的自忖道:“难道这条江就是盛产黄金的金沙江不成?”
诸葛亮只知道金沙江产黄金,却不知道金沙江的黄金,主要是宋代以后才被江水大量从深山冲刷出来,而此时他面前的这条被本地人称之为马湖江江水,正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金沙江,不过此刻本地土著居民,却还并不知道这条江水沿岸盛产黄金。
金沙江之名出自宋代,而金沙江的名称由来,也正是因为沿河地带,盛产黄金。故有“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之语,宋人遂称之为金沙江。
“此地江水之中。可有出产黄金?”诸葛亮疑惑之余,开口继续问道。
“黄金?将军说笑了,这深山老林要是能出黄金,早就发达了。何至于此?”向导摇了摇头,在他看来,诸葛亮这话问得倒也奇怪之极了。
“呃,那这马湖江,还有什么别名没有?”诸葛亮不死心的问了句。后世他可是清晰记得金沙江盛产黄金一说,此行到这里,虽然并不是抱着挖黄金的心思来的,但若是能找到黄金矿产,那无疑对他势力的发展,将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
要知道这战争,打的就是钱粮,要是解决了钱粮问题。那他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军士。训练处更多的悍战之旅。
“在我们马湖县,这段就叫马湖江,不过上游朱提境内好像被当地人称之为丽水。”向导有些不太肯定的回道。
“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诸葛亮的脑海中,豁然蹦出了这句后世有名谚语,当下他几乎是随口就吟诵了出来。
左右的赵云和孙尚香听到诸葛亮这句词。到没有太过惊讶,此刻的赵云还以为诸葛亮是有感而发。所创造的诗词呢。
“主公,这句词好优美。是不是还有下句?”孙尚香复读一句,还一脸期盼的追问道。
“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诸葛亮却是开怀的大笑而来起来,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他一路走来,每次听到朱提二字,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自然是因为朱提银的缘故。
朱提银在明清时代,那绝对闻名中国,甚至有朱提银,通天下的美誉,而事实上当时西南半壁天下所流通的银两,确实都是产自朱提的朱提山。
“子龙,命令军士抓紧时间寻找渡船渡江,吾要立即赶赴朱提。”面对左右众人疑惑的目光,诸葛亮并没有解释,而是扬声吩咐道。
“主公,子扬已经率军去找渡船了,我去看看他们找到多少。”赵云回了一句,翻身跨上他的爪黄飞电坐骑,飞奔朝渡口深处而去。
五日之后,诸葛亮率领的兵马,终于抵达了犍为郡的属国朱提城下,这座屹立在朱提山脉脚下的城池,比起犍为郡治所武阳,在规模格局之上,完全不是同一个等级。
整个城池就东西两个大门,南北则是拱门,全城呈井子分为八个城区,城中有驻军三千人。
当正在城中巡视的李恢,得知诸葛亮竟然也抵达了朱提的消息时,惊异之下的他,立即率领着城中的都尉吕凯和长史王伉,赶到城门迎接。
属国都尉在西汉设立之初,职责与郡守相等,直接听命余中央,但自从汉末打乱之后,很多属国基本已经名存实亡,属国都尉的级别,自然也就降了下来。
就像现在的犍为郡属国都尉吕凯,在俸禄上虽然与李恢相差不大,但行政之上,却是听命与李恢调遣。
“下官李恢,吕凯、王伉拜见主公。”在东城门外,李恢等人,率众行礼迎接而来。
“德昂,阔别两月,不想在这碰面吧。”诸葛亮翻身下马,携李恢之手笑道。
“下官却是没有想到,主公竟然千里跋涉,来到朱提。”李恢比起在成都与诸葛亮见面时,明显消瘦了不少,原本还算白的脸庞,现今也变得黝黑黝黑的,但整个人看起来却更显得精练了起来。
“吾父子在南中五十年,先侍奉汉室,后又效命刘焉父子,明公是第一个抵达朱提巡视的,明公此举,让伉看到了我南中各郡,归附益州版图有望矣。”年近四十的王伉,虽然祖籍蜀郡人氏,但他与其父王莫,却一直在益州、犍为、永昌等地为吏,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了。
“王府丞所言有理,吾益州有明公这样的中兴之主,何愁南中不靖。”永昌人氏,现任属国都尉的吕凯,想起自己家乡,现今还在贼子之手,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
进入城池,吕凯安排帐下校尉,引领陈楚去安顿兵马,诸葛亮则与赵云、孙尚香率领亲兵卫队,随李恢等人前往都尉府。
在朱提都尉大坐定之后,诸葛亮道:“沿途一路行来,本侯发现朱提地形险要,地处南中与蜀地咽喉之地,如此要冲之地,以属国形式存在,实非长久治安之策。”
“主公圣明,下官也曾有过此想法,数年前更是写过一封奏表给刘璋,希望他能够加强朱提地位,派重兵驻扎,扩建城池,吸引各族夷人汇集于此,并以朱提为跳板,做好征伐和防备南中各方势力的跳板,但刘璋却并未采纳。
“今日主公提到此事,下官想旧事从提,这是下官这半个月在朱提巡视,与吕都尉和王府丞三人联名起的新奏表,还请主公阅览。”李恢听到诸葛亮对朱提的重视,大喜过望的出列道,并从怀中掏了出一封奏表。
“德昂竟然与吾想到一块了,快呈上来。”诸葛亮欣喜接过凑表,仔细看了一遍,笑道:“德昂,看来你的格局不小嘛,那你说说看,你朱提太守,何人可以胜任?”
“若主公不弃,末将愿意出任此职。”李恢没有丝毫犹豫,沉声回道。
犍为郡太守迁任朱提太守,看似官职相同,但朱提地处南中蛮荒之地,与犍为郡太守的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李恢却甘之如饴,这也足以说明李恢一片赤诚报效之心。
诸葛亮摇了摇头,笑道:“德昂能够由此手笔,郡守之职对于你来说,却是太轻了,本侯看来,这朱提太守,吾看还是让吕季平来担任,王伯恭担任长史司马。”
“谢公主知遇之恩。”吕凯和王伉二人闻言,不要激动的伏地行大礼拜道,对于诸葛亮这般信任,他们怎能不铭感与内。
李恢主动提出担任朱提太守一职,也是担心诸葛亮对吕凯和王伉两个新近之人还不信任,才会主动揽下这个职务,然而诸葛亮这份大胆用人气魄,却正是出乎他的预料了。
尤其想到诸葛亮刚才说太守一职,对自己过于太轻了时,李恢那颗沉静的心,顿时不争气的跳动了起来,心中更是暗忖道:难道那个职位会落到自己身上?
(情何以堪。。。。。认识一个哥们,同是三国,收藏同样四千,人家三天订阅500个,偶半月才150.。。。。掩面寻找裂缝中。。。。
求正版订阅,只求订阅前三章,小虾拜求!!!
另外感谢‘快乐好运’‘飞翔坦丁’等等兄弟们的坚定支持,谢谢!!!)
阅读三国之卧龙逆天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