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雍正在朋党问题上可以说是极其在意,绝对是被坑出阴影了才这样,对这一现象,雍正发言表示:“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可以说是相当认真了。
所以,雍正的政绩之一,就是对朋党的处理。
说回来,雍正元年,是的,你们没看错,还是雍正登基的那一年,雍正帝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并限制地方横征暴敛。
只能说,雍正确实是身体力行的证明什么是真正的“雷厉风行”。
习惯了那种前几年养精蓄锐,处理政敌,后几年大展宏图画风,这种一边解决政敌,一边大展宏图的,还真有点不习惯。
咳,说回来,说到雍正政策这一方面,给大家解释下什么是耗羡归公,什么又是养廉银。
先说耗羡归公,也叫“火耗归公”,耗羡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哈,不知道也没关系,我解释一下,就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
而自明中叶赋税是折银的,当时为了便于计量和运送,州县要将纳税人所交的零碎银两熔铸成银锭。
而销熔过程中不免有损耗,必须酌量加征,这就是所谓的“火耗”。
而大家也知道, “酌量加征”这个说法是比较模糊的,我收几个铜板也是酌量加征,收碎银子也是酌量加征。
而这种模糊的、并不清晰的规定,就是各州府自己制定的可,这也就成为了贪官污吏们可贪污的空间。
耗羡归公这一政策,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制定的政策,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的实施,绝对是在一定程度上肃清了吏治的。
说完“耗羡”是啥,我们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归公”,又是怎么个归公法。
简单说,雍正给出解决方案就是根据各省情况,将这个“耗羡”的比例数额固定下来,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这样子,个别省份定得更高一些。
归公的耗羡银两,则主要用于各官养廉和拨作地方政府公用经费、填补亏空,从而建立起清代历史上着名的养廉银制度。
可以说,“耗羡归公”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雍正朝成为有清一代吏治最为清明的时期,同时,还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弥补了钱粮亏空,增加了财政收入,充实了府库,开创了“国家财用充足”的良好前景,为乾隆时期耗羡归公的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我觉得朱元璋完全可以参考一下,实在是很多人表示,“朱元璋杀十多万贪腐官员,为何治贪效果却不如雍正?”
咳,再说一下什么是养廉银制度,这是一种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我们刚才提到过,这个政策是基于“耗羡归公”。
简单说,这个制度的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养廉银可以说是极其夸张的,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
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说实在的,有这么多钱,谁还贪啊。]
这下,震撼的可不止皇帝了,历朝历代官员们也都惊了,不是清朝原来这么大方的吗,那可不是一两二两的,是实打实的一千五百两撒出去了,有这么丰厚的养廉银,谁还闲的没事儿提心吊胆贪那点钱啊。
汉朝。
刘彻皱眉,一边是为那个清朝的阔绰酸死,一边在想,继续这种大把大把撒钱下去,贪污腐败少肯定是少了,但他精明的脑瓜子一算,这种撒钱法,真的不会亏吗。
要知道,天幕举的例子可都是对一人的,一个地区就给出那么多,一个国家又有多少,这国库都得空一块下去吧。
十倍刘彻不是不能接受,也自认为是极限了,这百倍给有功之臣也不是不行,但这无论怎么听,都好像有点草率啊。
还是说,清朝的皇帝当真舍得撒了国库也得让官员们满足。
当然,也有可能是天幕说的信息太少,更多他没分析到位。
但无论怎样,就这种阔绰劲,猪猪表示:心动,想抢.jpg。
阅读历史直播:我用天幕改变历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