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15. 第十五卷大乘百法明门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百法明门论》全本免费阅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四面,十三、不信。

这一科,我们讲到「随烦恼」。所谓「随」,随顺的意思,它是随顺「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是根本烦恼的一种等流性;可见二者只是开合不同,性质一样;合起来是「六根本烦恼」,开展出来是「二十个随烦恼」,这是「开」跟「合」之间的差别。从烦恼的体性来观察,不论是根本烦恼、或是随烦恼活动,都会使令我们身心扰动,都会使令我们今生、来生感得不安乐的果报,所以安立作「烦恼」。

这二十个「随烦恼」法,本论将它分成三类:第一个「小随烦恼」有十,第二个「中随烦恼」有二,第三个「大随烦恼」有八;这是根据烦恼活动的范围大小安立的。

以下第十三个开始是属于「大随烦恼」,因为它的活动范围普遍于︰不善以及「有覆无记」两种染污的心所,所以比较微细,不像前面的烦恼比较粗猛。在□□、无□□高深的禅定─有覆无记的情况下,有些烦恼是不能活动的,一活动就会破坏禅定;而以下这八条「大随烦恼」,可以在禅定当中出现,所以叫做「大随烦恼」,它能够普遍于︰不善以及「有覆无记」的内心里面活动,所以叫「大随烦恼」,活动范围特别大。

『第十三、不信。不信者,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信,懈怠所依为业。』

「不信」心所,它的体性是对『实、德、能,不忍乐欲』。「实」是指三宝的存在性;本论特别是指法宝,对于「法」─四圣谛实事、实理的存在性,不能够忍可随顺。其次,对于三宝的功德,不能够「乐」─不欢喜、不好乐。看到三宝的境界,没有欢喜心、没有好乐心。第三个「能」,前面的「实」跟「德」是约它,就是约三宝的境界,「能」是约自己的能力;对于自己是不是能成就三宝功德,没有一种希望心。所以说「不忍乐欲」。

这种情况拢总来说,内心是什么状态呢?『心秽为性』,是一种染污之心。「心秽」就是说︰佛、法、僧三宝,是一种清净庄严功德,如果我们用怀疑的心来听闻、受持,因为内心有疑根,就会把三宝的功德给染污了,使令三宝的功德不能在我们内心生起。讲一个譬喻:好比有一颗宝珠,宝珠有种种庄严,清净、光明、庄严,但是你把它丢到厕所里面,跟大小便溺一接触以后,宝物清净庄严的功德,也就失去了。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对佛法没有信心即使我们在佛法中不断闻思,三宝的功德:信、进、念、定、慧种种功德,也都不能生起。它不能使令我们生命增上,无法达到「宝」的作用、也无法达到「乘」的作用。本来「宝」能令我们离苦得乐,「乘」能令我们到达彼岸,现在这些功德都不能生起,而这个法的功德不能生起是因为我们内心有染污,就是「疑根」。

『能障净信,懈怠所依为业。』疑根若生起,这时候对于善法的修学,就懈怠了,不像过去那么精进,这个时候会产生懈怠的作用。

我几年前到竹山,有一个卖水果的儿子是外道人士,阶位很高,那天他的儿子跟我谈说他是□□的,他欢喜打佛七,也参加过几次佛七,还告诉我,他一念佛,心就静下来,能够寂静住。我问他相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吗?他完全不相信,他只是把佛号拿来当作摄心的方便,如此而已。

以净土法门来说,主要是强调本尊相应,就是净土法门很强调弥陀名号的功德,它总持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名以召德」。我们忆念这句名号──它就等于弥陀依正庄严的化身,「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这一句名号里面。这时候,我们苦恼的身心,对阿弥陀佛名号生起一种大皈依。

这个大皈依,印光大师讲出一个量,就是你把名号要当做「本命元辰,通身靠倒」,是这种境界;整个身心完全依止、投入这句名号,已经分不出「能皈依的烦恼心」,以及「所皈依的万德庄严」。所谓「通身靠倒」就是︰你在皈依的当下,已经没有「能、所」的分别,这样才叫做「大皈依」,一心皈命。

我们修弥陀本尊相应法─净土法门的整个根本,第一个功德就是「信心」,如果这个信心你建立不起来,虽然你的念力──饶你把佛号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也没有往生的道理。这句名号不能救拔你,并不是它的功德丧失了,而是因为你内心有「疑」。

换句话说,阿弥陀佛把祂的功德,布施给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本身并没有分别心,平等的布施给一切众生。但是有些人,佛号在心中一活动、运转,能够生起大功德──「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就有这样的功德出现,能够把无始劫的罪障──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一个苦恼的心识,带到阿弥陀佛国去,「现生业障消除,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名号在他心中就能发挥这么大的功德来。有些人佛号在他心中运转,只是让心暂时寂静下来而己,其他功德都无法显现,这就牵扯到「信心」的问题。

这里我们讲到「一心皈命,通身靠倒」,这个量,我们自己可以试试看。譬如说:到了夜晚,当我们走在黑暗的地方,山上经常有小蛇、大蛇,也有一些无形的鬼神,只要过人高的草木,都有一些鬼神。一个执着有个我的人,就保护生命害怕死亡,这时候,来到黑暗的地方,一个不可知的世界,因为爱着生命,就会生起恐惧心,所以赶快皈依我们的本尊─阿弥陀佛。

那么,假设你心中生起佛号、你在念佛的时候,还有恐惧心。这表示什么?表示我们皈依的量不够!这个很明显,你内心当中还是怀疑:弥陀名号是不是会救拔你?是不是会保护你?反之,如果你在黑暗当中,之前是恐惧的,佛号一现前,你马上安定下来,这表示你对弥陀的名号,已经有皈依的量了;你很清楚的知道有阿弥陀佛的名号在、你就没事。这个大家都可以试验出来。我们讲皈依啊,要是在平静、没有任何灾难的情况下,你很难去觉察你对名号是不是有真实的皈依?但是当危险的情况出现时,就会考验你对自己的本尊——阿弥陀佛,那个信心、那个皈依的量是不是已经建立起来,你就能够察觉出来了。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是不是能够往生,由你的信心跟愿力来决定,所以要成就净土的善根功德,第一个就是「信心」,这个很重要。当然信心,从刚开始的一念仰信,之后透过对净土经论的学习,才能「闻经达理,断疑生信」。一定要把净土法门的道理──缘起的道理,彻底的弄清楚,观察到一切法的空性,就在「无我、无我所」的平等法性当中,这一念烦恼心跟阿弥陀佛的清净心,感应道交是可能的;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彼此间没有任何障碍。这必须靠平常的闻思,才能够建立真实的信心、断除疑惑。

「不信」在佛法修学中,是一种很严重的障碍!当「不信」的心所生起来,如果你又相信日本学者说「大乘非佛说」,那你所有功德都会被破坏掉。就算你能够打坐、念佛四、五个小时,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为你的信心全丧失掉了,你已经丧失了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最重要的条件。

一个苦恼众生,内心散散乱乱,临终身体病痛,内心苦恼,内忧外患。但是对弥陀有强烈的皈依心,照样带业往生。所以我们修净土法门,这地方要特别注意,往生不在于把佛号念的好不好,这是其次,当然你念的好、品位更高,你能够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品位更高;但是往生与否的关键,在于你对弥陀的皈依。而你能够对弥陀生起大皈依,就要有一个圣教量的基础,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那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对于「不信」,我们的确有需要加以对治。

『十四、懈怠者。于断恶修善事中,懒惰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

这里的「懈怠」跟前面的「不信」,还是有关系。对于恶法的断除:有些人身业恶法重、有些人口业恶法重、有些人意业恶法重;总之,这些恶法都必须要慢慢断除。那么修善:就有各式各样的善法,有五戒十善、人间的善法、四谛十二因缘,乃至于六波罗蜜种种出世间的善法。我们修行就做这两件事,一个是断恶、一个是修善。如果我们对这两件事情,『懒惰为性』,整天懒洋洋提不起劲,就是悠悠泛泛,不能主动积极去断恶修善,就是「懒惰」。

其实我们早餐不要吃得太饱,这样才不容易生起懒惰心,要是早上吃太饱,拜佛、打坐,明了性就会比较粗重;早上吃少一点,拜佛会觉得身体很轻,打坐时,那个明了性修止、修观,也感到比较轻松、比较便利,就是这个车子开起来很顺利;你吃太饱虽然不会昏沈,但是觉得这个车子开起来不顺,对修止、修观会有障碍,这跟饮食也有关系。

『于断恶修善事中,懒惰为性。』是说你整个身心都提不起劲,虽然身体在拜佛、打坐,但是止观的力量非常薄弱。『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这样会障碍我们的精进度,增长染法而为业用。

蕅益大师另外补充说:『设于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假设我们对于这些杂染法,杀盗淫妄主动积极,白天做、夜晚也做,这样的话,也叫「懈怠」,因为「退善法故」。「精进」是安立在「断恶修善」事情上,才能叫「精进」。而懈怠能够增长染法。

懈怠能够增长染法,懈怠本身并没有去造恶,为什么会增染呢?因为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内心有很多的染法,像贪、瞋、痴、慢、疑、嫉妒心等等,修学一段时间之后,会培养一些正念的力量,正念的力量会慢慢加强;而善法跟恶法是互相对治的,所以恶法也就慢慢的消失。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你不再用功,这个正念就会退转;正念在凡位的时候,还没有进入初果它会退转。那么正念一退转,旁边的那些贼就继续活动了。就是说:只要你心中的光明黯淡、降低了,黑暗就会出现。所以在佛法当中,假设我们不精进,一定是往后退步。

关于「精进」,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提出了四种力量,能够使令我们保持精进,这里简单讲一下:

第一、胜解力:胜解力能够使领我们精进。这个「胜解」,是说我们要经常去思惟所修学法门的功德,譬如你所选择的法门,是以阿弥陀佛名号为你的正行,「信愿持名是正行」;刚开始我们这一念散乱心,经常跑来跑去,你要强迫它在佛号专一安住、相续安住,是有一点勉强,违背我们的习气。怎么办呢?胜解力!你要透过佛陀的圣教量,一次又一次思惟名号的功德──把我们的心安住在佛号当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好处:

一、使令我们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本来我身上有很多病痛,念佛可以去除病痛,本来会发生很多灾难,也可以避免掉。「阿弥陀佛」名号能够加持我的身心,令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保护我的生命,这是第一个好处。

其次,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名号,在我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虽然色身坏掉了,肝脏坏了、肾脏、肺脏也坏了,整个四大都败坏不能再用了,也吸不到空气;「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你的眷属、皈依的弟子都帮不上忙了,他们除了哭泣,对你都没有任何帮助;「一切威势,悉皆退失」,本来你是一个大方丈,这时候那些威势、权力对你也没有用了。

这个时候,唯有你心中所皈依的佛号,它不会背弃你!它能够引导你失望、恐惧的心,跟阿弥陀佛本愿接触──「即凡夫心,投佛觉海」。阿弥陀佛名号一现前,引导你的心识,你就等于坐车子,车乘。你的心依止名号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第十八愿,就感应道交了,这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把你接走了。你不断的串习这样思想,一次又一次思惟名号的功德,之后再去念佛,会觉得比较容易一点。为什么?因为有胜解力!这个胜解力就像我们常讲「建立信心」意思一样,「信心」跟「胜解」也是有关。

第二、坚固力:当我们对弥陀的名号,有了胜解的信心之后,还要多一个愿力!这个坚固力就是要有愿力、志向;也就是我们念佛,要有目标。好比你刚开始用五点计数法,先念五片,从第一片念到第五片能够摄心不乱,乃至于到第十片、十五片、二十片。总之,你对自己的修行,要有一个目标、志向;否则你多念也可以、少念也可以,那这样很难精进,就是要有目标,给自己一个方向。

第三、欢喜力:宗大师解释欢喜力是说「无饱意乐」。就像我们老饕在吃饭,永远没有饱足的感觉。好比我念佛十几年,但是我内心当中还是愿意念佛,对念佛永远没有一种餍足之心。「无饱意乐」,对我们凡夫修行很重要,前面说过不格小说网是一句很妙的话。在菩提道当中,如果想要保证让自己的功德不断增长,绝对不可以「志得意满」,绝对不能有这样的心情出现,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才会不断往上爬,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这个很重要,不格小说网。

我们看世间法,也是这样──「花开则谢,月圆则缺」,当花开到最盛的时候,下一个步骤,就是开始凋零了;月亮呈现最圆之后,下一个步骤,也是开始缺了。所以我们给自己的目标,永远不要把自己安立在极限。你说:现在是我人生的最巅峰!那表示说你下一个步骤就是往下坠了。应该让自己的身心经常保持在「因地」的阶段,这就是「无饱意乐」,这就是第三种力量欢喜力,能够让我们更加精进。

第四、暂止息力:是指暂时的休息。「止息」简单来讲就是「休息」。意思就是说,在修行过程中,有时候身心疲累了,或者你这段时间,刚好有事情在忙,身心很疲累,这时候不要勉强作功课,因为这时候你勉强作功课,你还是会把功课完成,但是在内心深处对这个法门,因为太勉强的原因会出现一种厌恶心,会对这个法门感到厌恶;那你下次再修这个法,就不像以前那么顺利了,会有一种抗拒的力量。

好比我们吃一道菜也是一样,再好的菜,也不要把它吃得太过。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发觉一种菜,吃到六分就好了。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下次会继续喜欢这道菜。如果这道菜超过你的感觉,吃到你厌恶感,那你下次看到这道菜,你就会排斥。同样的,你好不容易透过前面的胜解、思惟法的功德,建立起欢喜心,因为你的不善巧,用功过度、身心疲累,你又强迫自己继续用功,结果破坏了前面的欢喜心。

宗大师说,有些人打坐不善巧,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坐很久,坐到最后,下一次看到座位就害怕。实际上,修行强调相应,你跟法门要能够相应,而不是在于时间多久。当你对这个法门已经没有欢喜心,坐太久也没有用,已经不相应了。我经常讲「要跟修行做朋友」,不要变成一种对立,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疲累、然后对法门失去了好乐心,这样的修行谈不上相应,也谈不上皈依。

而这个「暂止息力」是说,当你感觉自己已经很疲累了,要稍微休息一下,把精神养足了、头脑清楚明了,再继续冲刺。「暂止息力」事实上,也是在保护前面的胜解力、坚固力跟欢喜力;有保护的作用,不令胜解、坚固、欢喜力退失掉。宗大师提出这四种力量,来成就精进,对治我们的懈怠心。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

「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功课松散了,而放逸不但是懈怠,又加上贪瞋痴了,就是已经放纵自己的烦恼活动,所以说「放逸」比「懈怠」更严重。

我们看内容︰『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对于这些染法、染污的因缘,你不防止、生起了之后也不断除;对于清净的戒定慧也不修学,使令它增长广大。你的内心是什样的呢?『肆纵流荡』,「肆纵」就是放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如理作意」,在五欲六尘的境界里流荡,到处攀缘。「流荡」的本质是「肆纵」,是你故意的。就是你起一种作意,这种作意是由「不如

阅读百法明门论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