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陆羽提出最后一条,这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改制,也是阻力最大的一条:分科取士。
陆羽刻意说得极慢,同时暗中观察朱元璋的脸色。
果如先前预料,朱元璋乍一听到分科取士,眉头便已拧紧。
再往后听,他的神情越发凝重,脸色越发晦暗。
听完陆羽宏论,他沉眉思索片刻,终是开口道:“陆羽,你可知道,这分科取士是要砸了读书人的饭碗啊!你这提议若传出去,只怕要遭天下读书人唾骂,到时候在他们眼里,你九是少正卯那般的儒家公敌了!”
少正卯乃是孔圣大敌,后来被孔子诛杀,其在儒家眼里,可是五恶俱全,天下至害。
只因提这建言,陆羽便要被视作儒家公敌,可想这分科取士影响之大。
这事说来倒也简单,朝廷取士素来以儒学为唯一标准,儒学也因此一家独大,你跳出来说要增加考核门类,给非儒学子提供入仕门途,不是在摧毁儒家根基吗?人家不恨你才怪呢!
“陛下,这分科取士并非是完全取消进士,而是在进士之外,录取其他门类的有才之士,我这么做,并非是刻意针对儒家士子,只是想给有才能者多开拓一条仕途大道。”
眼看朱元璋拿读书人推阻,陆羽忙据理力争道:陛下当初取消科举,不正是因科举取士选出来的人才不行吗?可若是分科取士,情况就会大有好转!”
“更何况,这分科取士又并非我之创举,早在大唐时期,不就有明经、明算、明学等诸多科举门类吗?这些科目也出了很多人才,为大唐的繁华盛世做出极大贡献啊!”
“陛下可曾记得,当初清丈田亩时,朝廷的算术人才就远不够用,如若这分科取士施行下去,就不会再出现如此人才凋敝的状况了。”
陆羽不单拿他朱天子取消科举来举证,更搬出前朝旧例和税改往事,一并佐证这分科取士的好处。
朱元璋的脸色依旧没有改变道:“呢可知道,在天下读书人眼中,进士科才是正道,你现在要分科取士,让进士科和明经、明算等科摆在同一地位,那些读书人不闹翻天才怪呢!”
陆羽撇了撇嘴,嘟囔道:“以陛下的威望,还怕那些读书人不成?”
你朱天子不早看那些读书人不顺眼了嘛,之前对付孔家时,那么多读书人抗议,你不也安之若素吗?
朱元璋翻了翻白眼,没好气瞪了陆羽一眼。
陆羽旋又辩解:“再者说了,进士看不起其他科的生员,对陛下而言不是好事吗?试想新入朝的官员们,彼此互不对付,岂不避免了结党营私?”
朱元璋正自呼嗤大喘气,一听这话,登时愣了一愣。
这倒是个好思路。
身为君王,朱天子最厌恶的便是结党营私,若这分科取士能遏制官员结党,倒未尝不能一试。
就在他意动之时,陆羽又补充道:“现在可是改革科举的最好良机,陛下万莫错过!”
朱元璋没有答话,倒是朱标站出来询问:“何谓最好良机?”
陆羽道:“科考停摆多年,读书人苦于没有出头之路,对他们而言,只要科举重启,便是天大的喜事,这时候,他们哪还顾得上具体考什么科目?”
“再说陛下当年停止科举,是因为所取士子难当大任、令人失望,因此,大家对于科举改革,其实早有预料。”
“此时推出科举改革,所受阻力最小,必须趁此良机,将步子迈大一些,宁肯过犹不及,也不能顾虑太多。”
“改得太过,大不了将来再往回调整,可若是此时改革不彻底,将来再想深入改革,只怕那些读书人就不肯答应了。”
“当下,最重要的是将架子搭起来,给读书人定一个‘改革’的基调,先将基调定下来,以后可以慢慢完善。”
朱元璋还在沉吟思索。
朱标倒早一步接受改革讯息,自然也早一步有所思绪,他沉眉道:“即便朝廷推广分科取士,可天下读书人还是以进士科为主,只怕没人愿意参与其他门类的科举。”
“一开始,我们可以适当降低其他科类的考核难度,譬如那明法科,除了最基本的四书五经外,只需要熟读《大明律》等律法,便能参与明法考试。
如此一来,可以大大降低考生的抵触情绪,增加考生报名热情,也更能起到网罗人才、收揽人心的作用。”陆羽显然事先已经想好了这些问题的。
朱标听后连连点头,对陆羽的话很是认同,他继而望向朱元璋,等候天子最后的决定。
思索许久,朱元璋终于慢慢抬起头来:“你小子,忙活了这么久,还不是为了国子学里那些个跟你学习的生员?”
他虽在嗔怪,但脸上笑意盈盈,显然已不再抵触。
陆羽笑答道:“臣既做了师长,教授他们一技之长,自然希望我所授的知识,能助学生前程有益。”
朱元璋仍是面含微笑,却再没给出肯定答复。
见此情形,朱标在旁敲起边鼓:“父皇,陆先生说的对,事不宜迟,眼下正是最好时机,否则错过这个村,怕就没这个店了。”
朱元璋思虑片刻,长叹口气,然后说道:“标儿,治大国如烹小鲜,做任何改革,都得经过充分的考察、探究,要先将当下情况摸透,把可能遭遇的问题都罗列出来。
再推敲出一套妥善、合用的方案,经试点试行后,才能推广开来。“说着,他望向陆羽道:“你当初在江宁试行税改,不正是如此吗。”
“所以呢?”陆羽听得脑中一团浆糊。
朱元璋道:“所以……这改革之事也不能急……”
陆羽:“……”
闹了半天,还是给我否了?
许是看出陆羽的白眼,朱元璋又抬手道:“你且莫急,听咱说完!”
将手往背后一靠,朱元璋继续说道:“你先在国子学里开设明经、明算等科目,看看生员反应如何,能否挑选出优异人才,至于是否要改革科举,进行分科取士,就先等你在国子学里试点之后,视结果而定。”
“看来陛下还不打算重启科举了……”陆羽翻了个白眼。
朱元璋冷笑道:“且拖个几年,那些读书人只怕比你我更急,待他们急不可耐,再去推行分科取士,只怕他们要抢着答应呢!”
好吧,道理是这道理,但说来说去,还是一招拖字诀。
虽没取得理想结果,但无论如何朱元璋也算是松口应承下来,有个未来期许,总好过他直接反对回绝吧!
“臣领旨!”
陆羽拱了拱手,郑重揖礼。
目送陆羽离开,朱元璋幽叹口气,捶了捶额头:“这小子,哪来这么多鬼点子,当真叫人伤透脑筋!”
朱标忙迎上前,替朱元璋捏了捏肩。
朱天子闭眼享受一阵,忽地幽幽睁眼,回头看向朱标道:“对了,雄英孙儿……也快三岁了吧?”
朱标正自思索那改革之事,闻言点了点头。
朱元璋却又扭回头去,幽幽看着殿门方向:“你说……要是让雄英孙儿也拜这陆羽为师……是否可行?”
闻言,朱标稍一思索,欣然点头道:“这敢情好,陆先生一身本领,雄英若能跟着他学习,将来定当成才!”
朱元璋眯起一对狐狸眼,幽幽笑道:“拜师学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借开蒙授艺之事,将这陆家小子牢牢绑住!”
“哦?”朱标眉头微挑,眼神略有异动。
朱元璋轻哼一声,语气似有不满:“这臭小子近一年来,三番五次告病辞官,可你看他那身子,像是有病的样子?”
“陆先生是有了隐退之心?”朱标眉头一蹙。
朱元璋抿了抿唇,道:“我看他多半是不愿牵涉朝堂权斗,有意避祸,不过……也得防着他心生倦怠、有意归隐,这小子一身本事,咱可不愿放他隐退,若能让雄英拜他为师,也好将他牢牢绑在咱家这条船上。”
朱标思索片刻,立时点头道:“父皇所言即是,拜师之事刻不容缓,但儿臣另还有个想法。”
在朱元璋迫不及待的注视下,朱标幽笑道:“据儿臣所知,徐家妹妹已有身孕,倘若生的是个男丁,便将他派给雄英作伴读,陪雄英一齐长大;若生的是女儿,便将之许以雄英,定个娃娃亲。”
朱雄英是皇长孙,不出意外日后是要继承大宝的,无论是伴读还是结亲,那陆家孩子的前途定是无可限量。
想来,陆羽没理由拒绝。
朱元璋稍一思虑,颔首称赞:“此计甚妙,如此一来,他陆羽就与咱老朱家死死绑在一起了!”
他兴奋之至,不禁拍案而起:“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将那臭小子召回来,与他议定!”
“父皇莫急!”
朱标笑道:“那孩子是男是女还未定呢,且等生下来再说。”
……
“夫君,陛下同意了吗?”
陆羽刚一回府,徐妙云就迎上来了。
说来也怪,原本初听此事,徐妙云还惊得花容失色,可见陆羽坚持,她倒也上了心。
陆羽笑着陪她回了院里,边走边答道:“陛下倒是答应了,可他只是空口许诺,能否兑现还待观望。”
“空口许诺?”徐妙云小嘴嘟成了圆圈。
陆羽只好从头交代:“他倒是答应重建学堂,却不肯当下出钱,只说待将来迁都之事定好,再来筹备重建事宜。”
“这倒也合理,陛下的钱也并非大风刮来的。”徐妙云点了点头。
“可不是大风刮来的么,全是咱们俩辛辛苦苦替他挣的。”
陆羽嘟囔一声,继续说道:“还有那分科取士,陛下许我在国子学开设各项学科,让学子们先行修习,待生员们学有所成后,再行分科取士之举,当然他最后还是松了口,表示若是国子学学子选择学习其他科目,有优先选官的权力。”
“优先选官,这倒也不全是空头支票,不过,陛下这显然是想拿夫君去探探路,倘若他们对这分科之事并无意见,接下来重启科举、分科取士,自然水到渠成。”徐妙云美眸流转,顷刻间笑靥如花。
“我也知道,不过他至少先暂时给了条出路,这样也对得起那些跟着我学习其他东西的学子了。”陆羽悠然叹了口气道。
……
几日后,国子学的辟雍大殿中,陆羽将所有师生都召集了过来,他打算借此将改革之事公诸于众。
作为祭酒,召集师生当众训话,自在职权之内,因此,当日诸生员学官只当如平常般走个过场,并未预料有大事发生。
大殿内气氛稀松,众人只庸庸懒懒列队等候。
一直到陆羽登场,公布第一项改革。
“诸位学子,本祭酒已奏请陛下恩准,要对我国子学制改革,自今日起,我国子学生员不再因触犯小规而被罚充吏员!”
此话一出,原本懒散无神的生员们,霍地抖擞精神,欢呼雀跃起来,于他们而言,这项改革无疑替他们前程扫平了障碍。
要知道,这些生员从家乡不远万里赶赴京城,就是为了将来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可入朝之后,往往因些许小事被罚充吏员,彻底断送了前程。
官吏二字,虽常放到一起,可事实却完全是两个阶层。
有了官身即是老爷,可吏员也不过替那些老爷打下手的,其社会地位还未必及得上那些穷酸秀才,这叫他们如何面对家乡父老?
这第一项改革,好似一道味道浓重的开味菜,立马钓起了所有人胃口。
大家再不像先前那般没精打采,齐齐站直了身子,伸长了脖子,殷切期盼。
在这万众瞩目之下,陆羽继续宣布道:“另外,我国子学将仿效唐制,重新开设六学一馆。”
生员们先还沉浸在取消罚吏的兴奋中,可听这第二项改革,顿时又蔫了下去。
倒并非是他们对这改革有甚反对意见,只是觉得这“六学一馆”来得莫名其妙,毫无缘由。
虽说科举取消,但大家读书还是依着科举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这所谓六学,一听就像是旁门左道,不大靠谱的样子。
阅读隔空指点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