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冰封帝国之西伯利亚(15)
尚宪勇干掉了几批俄国渔民后,进入了叶尼塞河。
叶尼塞河以西属于西西伯利亚,以东属于西伯利亚高原,也即它是西伯利亚的地理分界线。
舰队溯河上行约200公里,发现在叶尼塞河的右岸有个村镇,这个村镇就是俄国人建立的“乌斯基叶尼塞”(今叶尼塞河口港),它的对岸就是大赫塔河河口。
200名铁血军战士登陆后,包围了“乌斯基叶尼塞”。镇内的20名哥萨克士兵以为是强盗来袭击,就从镇内冲了出来,没想到遇到的是铁血军,他们还没来得及开枪,就全部被击毙。
“乌斯基叶尼塞”是个皮毛交易站,尚宪勇将俘获的商人、猎人集中起来后,进行甄别。猎人中,凡是黑眼睛、黑头发的,由于他们是当地的涅涅茨人,因此被当即释放。其余的猎人、皮毛商,大多是俄国人,也有波兰人、芬兰人、瑞典人、普鲁士人(今德国人)。由于猎人、俄国商人是哥萨克士兵的帮凶,全部被枪毙,他们的家属,凡是年轻漂亮的女人,都被送到了镇内的妓院里,其余的女人、孩子被送给了涅涅茨猎人,她们将为涅涅茨人生儿育女,为涅涅茨人人口的增长做贡献。
波兰、芬兰、瑞典、普鲁士等国的商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在铁血军清理了大赫塔河沿岸俄国人建立的营地后,将被送到了诺德河河口以上30公里的地方开采铜矿。
在后世,俄罗斯在大赫塔河河口上游30公里的地方开采铜镍矿(今nord daymond铜镍矿),这个矿是个露天矿。
尚宪勇将“乌斯基叶尼塞”改名为“北通港”,今后“北通港”将成为大明国在叶尼塞河下游的中转港口。他在“北通港”留下20名士兵后,派 20名士兵进入大赫塔河,摧毁俄国人在大赫塔河建立的营地,然后监督波兰人、芬兰人、瑞典人、普鲁士人开采铜矿。
尚宪勇自己率队沿着叶尼塞河继续上行约100公里后,来到了杜金卡河(今dudinka河)河口。
杜金卡河是叶尼塞河的右岸支流,它发源于菩托兰山(今putorana山,也称菩托拉纳山、菩托拉纳高原)西麓,沿途汇流了尤日叶加拉赫河(今)后,流入叶尼塞河,全长约200公里。
“菩托兰”在涅涅茨人的语言中是“湖岸陡峭”的意思。菩托兰山(也称菩托拉纳高原)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与后世英国的领土相当,在北部、西部都是陡峭的壁架,高度在800米以上,南部、东部则以缓坡为特征,最高峰是“卡缅山”(kamen,也称假面山),海拔1701米。在后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设立了“菩托拉纳自然保护区”。
自俄国人在皮亚西纳河中游发现银矿后,为了开采这个银矿,就在杜金卡河河口建了个中转站,矿工都在这里上岸,然后前往皮亚西纳河中游的“奥尔洛夫镇”。这个中转站不仅是俄国矿工的中转地,也是哥萨克士兵、猎人的过冬营地。历史上,俄国人于1667年将“中转站”扩建为“杜金卡镇”。
铁血军占领了“杜金卡村”后,干掉了村内的所有哥萨克士兵、猎人,在村内留下了20名士兵,今后“杜金卡”将成为大华公司开采皮亚西诺湖地区铜镍矿、煤矿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皮亚西诺河中游的银矿枯竭后,采矿小镇奥尔洛夫镇被废弃,杜金卡也陷入了萧条。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前苏联在皮亚西诺湖南部的诺里尔河(今norilskaya河)一带发现了多个巨型铜镍矿,于是在1935年建了“诺里尔斯克镇”。诺里尔斯克铜镍矿床分三大片区,即诺里尔斯克矿区、塔尔纳赫矿区、十月矿区,截止到2000年,已探明的矿石量达21.97亿吨,铜储量3210万吨、铜品位1.46%,镍储量1685万吨、镍品位0.767%,钴储量200万吨、钴品位0.1%,黄金储量483吨、黄金品位0.22克\/吨,铂储量2234吨、铂品位1.017克\/吨,钯储量8202吨、钯品位3.732克\/吨,另伴生硒、碲等矿物,是俄罗斯铜、镍、铂、钯的主要产地。诺里尔斯克地区除了有巨量的铜镍矿外,还有储量巨大的煤矿,称为“泰美尔煤田”。随着诺里尔河流域的铜矿、煤矿开采,杜金卡又成了叶尼塞河下游的重镇。
尚宪勇在杜金卡留下了20名士兵,又派30名士兵进军东部的皮亚西诺湖,清理俄国人在皮亚西诺河中游银矿的俄国人。至于俄国人在赫塔河上游及泰梅尔河一带建立的过冬营地,由于地域太广,鬼知道这些俄国人的营地在哪里,如要去搜索的话,将付出很多精力,还不如等他们出来补充物资或把狩猎到的皮毛运出来时,再逮捕他们,这叫“守株待兔”。
尚宪勇率部继续沿着叶尼塞河上行。
俄国人占领叶尼塞河后,几乎在每条支流的河口都建有哨所,这种哨所如同后世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建的碉堡,里面驻扎有8-12名哥萨克士兵,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哨所不是用砖石或混凝土建造的,而是用木头建造的。杜金卡至图鲁汉斯克之间的坎塔卡河(今khantayka河)、大伊尔加卡河(今bol河)、苏卡利卡河(今和)、库列伊卡河(今kureyka河)等河口都有俄国人的哨所。铁血军每摧毁一个俄国人的哨所,也在哨所里留下8-10名士兵,然后由他们在哨所里“守株待兔”,抓捕进入这些河流的俄国猎人、商人。
不过,今后铁血军将在大伊尔加卡河河口建立一个港口,这个港口将被命名为“南通港”。
大伊尔加卡河河口距叶尼塞河河口670多公里,河口宽度达2800米,水深7.3米,在后世,8000吨的海轮可从叶尼塞河河口直达大伊尔加卡河河口。
铁血军在叶尼塞河下游建了“北通港”、“南通港”后,就有了能通行大型海轮的航线。
历史上,1929年前苏联在此建设了“伊尔加卡港”,1931年建市,今天是俄罗斯北方最大的木材出口港。
“库列伊卡河”发源于菩托兰山脉,全长约888公里,是叶尼塞河的右岸支流。自俄国人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占领“图鲁汉斯克”后,也有大批俄国猎人来到库列伊卡河流域,捕猎紫貂、赤狐、狼等皮毛动物。
在“库列伊卡河”一带生活的土着人除了涅涅茨人,还有汉特人。
汉特人也称奥斯恰克人,原生活在亚伊克河(今称乌拉尔河)以东,500多年前,他们从乌拉尔草原南部迁徙到了鄂毕河流域,与当地居民长期融合后,成了汉特人,因此汉特人的脸型接近东亚人,头发却是黄色的。他们从涅涅茨人那里学会了饲养驯鹿,因此,汉特人主要以狩猎、饲养驯鹿为生。汉特人分北部、南部、东部三支,在库列伊卡河一带生活的汉特人就属于东支,汉特人的每个分支都由军事首领掌握各部落联盟。在俄国人到来前,汉特人也建立过酋长国,归西伯利亚汗国统辖,向汗国提供税赋和兵员。自俄国人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后,汉特人臣服于俄国人,今后他们将臣服于大明国。
过了“库列伊卡河”河口,就算离开北极圈了。再往南,叶尼塞河两岸的树木变得茂密多了,树木主要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冷杉、落叶松等,也即进入了后世所说的泰加林林带。
几天后,尚宪勇率部来到了“图鲁汉河”河口,消灭了俄国人在河口建立的“印巴茨克”营地。随后来到上游20公里的“图鲁汉斯克”城堡。
自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俄国人在下通古斯卡河与叶尼塞河交汇处的左岸建立了“图鲁汉斯克”城堡后,“图鲁汉斯克”成了俄国人在叶尼塞河下游的重要据点。俄国人为了将从叶尼塞河下游征收来的皮毛运到“曼加结亚”,需要通过大船把货物从“图鲁汉斯克”运到“图鲁汉河”河口,再用小船把货物运到塔兹河与叶尼塞河的分水岭,然后通过连水陆路,用小推车把货物运到塔兹河的支流,最后再装船,把货物运到“曼加结亚”,整个过程如同蚂蚁搬家一样繁琐。后来,哥萨克人为了省事,就干脆把“图鲁汉河”河口的哨所扩建为营地,这个营地被称为“印巴茨克”。
下通古斯卡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西部安加拉山,它全长约2990公里,在夏季可通航,通航里程约800公里(今图拉以下可通航)。
俄国人来到这里后,可以顺着叶尼塞河而下,去往泰梅尔半岛,也可以沿着下通古斯卡河到达上游后,通过连水陆路,去往雅库特地区的维柳伊河、勒拿河,很多来自俄国的猎人在下通古斯卡河捕猎皮毛动物。经俄国人对“图鲁汉斯克”30多年的经营,“图鲁汉斯克”成了有近千人的大镇,镇内还驻扎着200多名哥萨克士兵。
尚宪勇用炮火告诉“图鲁汉斯克”城内的俄国人,大明国的军人来了。几轮炮火后,500多名铁血军士兵登陆,攻进了“图鲁汉斯克”城,城内残余的几十名哥萨克士兵见守城无望,不得不投降。但是,铁血军不需要俘虏,除了俄国工匠外,城内其他的成年男人全部被拉到城外处决,他们的女人和孩子,大多被送给了涅涅茨人、汉特人。
阅读再造汉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