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汉明

再造汉明

第623章 御驾亲征(6)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第623章 御驾亲征(6)

几天后,鲁之域率5000关宁军进入了锦州西部的山区,他们的目标是锦州西部230里大凌河、450里老哈河一带的蒙古喀喇沁部。

大凌河古称渝水、龙川,汉唐时称为白狼水,辽代称灵河,金代改称凌河,是辽西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约450公里,整体呈西向东之势。上游有南源和西支,南源发源于今建昌县要路沟乡水泉沟,西支发源于今平泉县凌河源村。大凌河流域林木茂盛、水草葱茏,历史上是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的“福德之地”。

老哈河是西辽河的源头,它发源于北直隶七老图山脉的马盂山(今称光头山),向东北流入翁牛特旗、奈曼旗交界处,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后,称为西辽河,全长约430公里。老哈河两岸不仅有连绵的茫茫林海,也有广阔的高山草原,下游的坡降比只有千分之0.8-0.9,可以通航。在后世,由于农业、林业开发较早,植被覆盖率一度下降到10%左右,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后来经大力植树造林,老哈河流域的植被率才提高到52.2%,但此时,由于大量河沙沉积在河道,将河床太高,使老哈河失去了通航能力。

明清大凌河之战后,后金将大凌河、老哈河流域封给了蒙古“喀喇沁部”。

其实,锦州西部的蒙古喀喇沁部并不是真正的“喀喇沁人”,而是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人”。

“喀喇”在蒙语中是“黑”的意思,“喀喇沁”源于元朝的哈剌赤,即制黑马奶酒的牧人。达延汗时期,喀喇沁分7个鄂托克,为永谢布万户的部落之一,牧地在大明独石口边外的开平(元上都)附近,后来东扩到朵颜卫地区(今赤峰市和北京市北部)。到了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初,“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卫”在领主恩克兄弟9人的带领下,携带着成吉思汗母亲诃额伦祭祀宫帐投奔了土默特部的俺答汗(阿勒坦汗),俺答汗将恩克弟弟4人所部收为自己的属民,由长子辛爱黄台吉统领;将恩克兄弟另5人所部赐予其弟弟巴雅思哈勒昆都仑汗的喀喇沁部。此后,喀喇沁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真正的“喀喇沁人”,活动在宣化、大同边外,为西部喀喇沁人,名义上的首领是拉斯喜布(也称汗阿海),真正的首领是“喀喇沁人”所称的洪台吉“布颜阿海”,是达延汗的子孙;另一部分是原“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部”,被“喀喇沁部”吞并后,成了“喀喇沁部”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主要力量,他们活动在蓟镇喜峰口外,为东部喀喇沁,大明也称他们为“三十六家”。

天启七年(1627年),林丹汗征讨土默特部时,喀喇沁部右翼诸部与土默特部的“顺义王”博硕克图汗(明人称卜失兔)会师,迎战林丹汗,而东部喀喇沁“三十六家”中(喀喇沁左翼),有的出兵援助喀喇沁,有的坐视不管。1628年,林丹汗于土默特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由于归化城内建有大召寺,因此蒙古人也称归化城为召城、赵城)大败土默特部、喀喇沁部,西部喀喇沁及派兵援助的东喀喇沁大多溃散,余部被林丹汗吞并,西部“喀喇沁部”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东部的“三十六家”中没受到损失的“朵颜”诸部袭用“喀喇沁”之名。从此,“喀喇沁”部的首领从黄金家族转到了“兀良哈”人手里。

崇祯二年(1629年),喀喇沁部首领苏布地(恩克的曾孙,巴固代的儿子)携其弟弟色棱(也作色楞)、万丹伟征(也称万丹伟徴)投靠了后金,苏布地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崇祯四年(1631年),苏布地去世后,由万丹伟征继承喀喇沁首领。

在明清大凌河之战中,万丹伟征率喀喇沁部蒙古人进攻明军。明军失败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率70余名明军将领降后金。崇祯七年(1634年),喀喇沁部随清军伐明,克得胜堡后,进攻大同。崇祯十年(1637年),喀喇沁部有3万余部众,兵丁9千余人,清廷为了便于管理,将喀喇沁部编为2旗,清廷封苏布地的儿子固鲁斯齐为札萨克,掌右旗,万丹伟征归于右旗;封色棱为札萨克(历史上,1648年被清廷封为镇国公),掌左旗。崇祯十一年(1638年),喀喇沁部随岳托从墙子岭入关,并在卢沟桥打败了阻击的明军。崇祯十五年(16si2年),喀喇沁部随清军参与了明清松锦会战,围困锦州,击退明军援兵。同年,兀良哈·色棱率5千蒙古兵在谭泰统领下,破黄崖口入蓟州,进入山东。谭泰被黄希宪率领的南直隶地方军击毙于徒骇河后,兀良哈·色棱率残部跟随阿巴泰从红螺山逃出了关内。喀喇沁部经此一战,损失了3千多人马,占喀喇沁部蒙古兵总数的三分之一,喀喇沁部只剩下了6千余丁。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后,喀喇沁部为了效忠清廷,万丹伟征竟然率5千喀喇沁部蒙古兵跟随清军入关,因此留在关外的喀喇沁部只剩下了1千余丁。

首先遭到关宁军进攻的是喀喇沁左旗。

喀喇沁左旗留守的兀良哈·色棱(也称乌梁海·色棱)早就知道明军不仅攻陷了辽阳、盛京,迫使孝庄皇太后提前去了北京,还占领了科尔沁草原,但他认为进入关外的明军只有几千人,布达奇又率3千蒙古兵据守锦州,因此只派出斥候侦查北部西拉木伦河一带的情况,根本没想到明军会从东部进攻自己。当他听说有5千明军从锦州而来时,心想自己手下的大部分兵马都被万丹伟征带走了,余下的400多兵马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于是扔下属民,只带了100多名亲兵一路向西,越过老哈河,逃到了250里外的喀喇沁右旗。

喀喇沁右旗留守的兀良哈·固鲁斯齐(简称固鲁斯齐)看到色棱带着100多人逃来后,忙问道:“怎么回事?”

色棱说道:“不好了,明军打过来了。”

“你胡扯啥,明军怎么会打到这里来?难道锦州失守了?”

“肯定是锦州失守了。”

“我看布达奇就是个废物,竟然把锦州丢了。”然后固鲁斯齐问道:“他们有多少人?”

“有5千多人,都是骑兵。”

固鲁斯齐一听有5千多明军骑兵,心想布达奇只有3千多人,怪不得会丢了锦州,于是说道:“我这里只有600多人,加上你带过来的100多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呀。”

“要不我们去北部,与敖汉部、奈曼部、翁牛特部汇合吧。尽管他们也派了不少兵马进了关,但几部留守的人马加起来,也有几千人了。”

“你说的有理。等我召集手下后,咱们一起去敖汉部。”

等固鲁斯齐召齐人马,准备与色棱一起去敖汉部时,几个斥候纷纷向他报告,东部的喇0嘛沟、小杏沟,南部的大北沟、石门沟,西部的松树沟、鹿沟,北部的二道沟、大南沟都发现有明军。

固鲁斯齐听后明白了,在自己召集手下时,明军把自己包围了。于是他下令道:“我们从二道沟突围,去乌兰哈达。”

二道沟位于固鲁斯齐驻地北30里,老哈河的支流石碑河(今称锡泊河、锡伯河)流经此沟。石碑河是喀喇沁旗境内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喀喇沁旗西部的茅荆坝梅林沟,全长约116公里。石碑河两岸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灌木密稠,多飞禽走兽。在后世,由于过度的林业、农业开发,锡伯河两岸的森林覆盖率曾下降到了3.3%。

二道沟以北50里就是乌兰哈达(今称赤峰)。因该地区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因此蒙古人把它称为“乌兰哈达”。到了乌兰哈达就进入了敖汉旗的地盘。

700多名蒙古兵跟着固鲁斯齐、色棱策马向北奔去,在距二道沟2里的富余沟就遭到了明军的阻击。固鲁斯齐、色棱带着蒙古兵冒着明军的炮火,向富余沟冲去。色棱在第一次冲锋时就被明军的炮火击毙。色棱战死后,他带来的手下由长子奇塔特指挥。固鲁斯齐、奇塔特带着蒙古兵又冲了3次,都没冲过富余沟。

固鲁斯齐还想组织第五次冲锋时,斥候向他报告,明军已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到了这个时候,固鲁斯齐、奇塔特终于明白了,自己已是插翅难飞了,于是不得不率余下的400多人向关宁军投降。

固鲁斯齐、奇塔特被押到了鲁之域面前。鲁之域见他俩跪下后,问道:“色棱呢?”

奇塔特说道:“将军,我父亲已战死了。”

“你是他的长子?”

“是的。”

“那你就是喀喇沁左旗的旗主了。”

“将军,我能不能继承旗主,得听皇上的。”

“听哪个皇上的?”

奇塔特心想,我要是说听顺治皇帝的,你立即会砍我的头,于是说道:“听大明国皇帝的。”

“我的话就代表我们的义兴帝,说你是旗主,你就是旗主。”

“明白,我是旗主了。”

鲁之域又问固鲁斯齐、奇塔特:“知道我们将怎么处置你们吗?”

固鲁斯齐说道:“将军,我愿伏诛,只是希望你能放过我的属民。”

奇塔特心想,自己才刚刚接任旗主,就要被砍头了,于是哽咽着说道:“请将军饶命,也请能放过我的属民。”

“请放心,你们的属民也是我们大明国的臣民。”

固鲁斯齐一听就知道,明军并不会屠杀喀喇沁人,于是说道:“我替属民谢将军不杀之恩。”

“我也不会杀你。”

“谢将军。”

奇塔特忙问道:“那我呢?”

鲁之域对奇塔特说道:“我们皇上已给你安排了一个去处。”

“去哪里?”

“澳洲岛。”

“澳洲岛在哪里?”

“在大明国本土南几千公里远的地方。”

“去那里干吗?”

“那里有比蒙古高原还要广阔的草原,你可以在那里尽情策马奔腾。”

“我的属民呢?”

“他们将跟随你一起坐船去澳洲岛。”

“谢陛下隆恩。”

“不过,请记住了,那里有几十万原住民,你们到了那里后,不得滥杀无辜,否则杀无赦。”

“记住了。”

鲁之域征服喀喇沁部后,在喀喇沁旗留下200多名士兵,余部赶往北部的“赤峰”。

后来,固鲁斯齐留在了喀喇沁旗,而奇塔特带着他的1万多部众从宁远城坐船去了澳洲岛,为大明国开疆拓土。

阅读再造汉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