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率1万人马离开大同后,赶往浑源。
途中,他想着阿济格对他的叮嘱,过了紫荆关后,要先派人去北京。如京城平安,就不要去北京,直接赶往居庸关,配合图赖、武赖夺回居庸关。
这个阿赖是能理解的,毕竟多尔衮没有送来勤王的命令,阿济格从大同擅自派兵入京,搞得不好会被视为“谋反”。到时,多尔衮不仅会杀了自己,甚至也会杀了阿济格。
行进100多里后,阿赖来到了浑源,再往前就是恒山了。
恒山分广义的恒山山脉和狭义的恒山。广义的恒山山脉位于大同东南部,西起山阴,东至张家口堡(今张家口),连绵600余里,最高峰为馒头山(位于今山阴县、应州县交界处),海拔2426米。狭义的恒山就位于浑源县城南20里,也即所谓的“北岳恒山”,其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
尽管恒山很高,但浑源川(今称浑河,为桑干河的一级支流)有一条支流从恒山流出,这条支流称为唐峪河。沿着唐峪河河谷就能穿越恒山,到达灵丘。
阿赖率部进入唐峪河河谷,行进了2里多后,看到半山腰有一个不大的寺庙,建筑都是悬空的木结构,山下有一片地,长着绿油油的麦子。一个部将告诉阿赖,这个寺庙叫“悬空寺”,已有1千多年历史了。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由天师道长寇谦之的弟子遵遗嘱所建。尽管见的是道观,后来成了道、佛为一体的寺庙。此后,历代都有修缮,进入明代后,于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过。很多来过悬空寺的文人骚客都在此留下墨宝,如唐代的李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篇,明代的徐霞客也惊叹其为“天下巨观”。
阿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心想这样的寺庙倒是没见过,于是决定去见见方丈。他翻身下马后,带着几个部将,沿着台阶爬到了“悬空寺”。阿赖进了寺庙后,来到大雄宝殿,伏地拜过佛祖,起身后见门口站着一个近60的老和尚,忙说道:“师傅,方丈在吗?”
老和尚双手合十,说道:“回施主的话,本寺已有一年多没方丈了。”
“怎么会呢?”
“乱世之时,很少有人来这里,庙里也养不起几个人了。”
“那你们靠什么生活?”
老和尚指着山底下的田地,说道:“我们也是靠这片地来养活自己。”
阿赖这才知道山下的麦子是庙里的和尚种的。他见这个和尚这么一把年纪了,修为一定很高,就问道:“我要去京城,你能帮我看看凶吉吗?”
老和尚听后,凝神望着他,然后说道:“施主,你印堂发黑,恐有血光之灾。”
阿赖一听,忙问道:“师傅,我要怎么才能趋吉避凶?”
“施主是行伍之人,很难避凶。”
阿赖听后,心想自己去京城,必有恶战,所以老和尚说自己很难避凶。他令部将拿出几两银子放到供台上,然后对老和尚说道:“师傅,谢谢。”
老和尚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送阿赖下了山,等阿赖快到山脚下时,朝阿赖喊道:“施主,要多行善事。”
离开悬空寺后,阿赖率部前行10里后,来到了瓷窑口镇。
浑源有丰富的高岭土、煤炭资源,早在唐代时就在瓷窑口地区开采高岭土,利用木炭烧制瓷器,时间久后,就发展成了镇。进入明代后,在浑源地区发现了煤炭,人们就利用开采的煤炭来烧制瓷器,瓷窑口就成了大镇,烧制瓷器的磁窑沿唐峪河两岸连绵10里。
阿赖见镇上的磁窑窑主不仅把烧制的瓷器堆在窑口,连路上也堆满了瓷器,人、马都没法通行了,就令窑主把路上的瓷器搬开。可每个窑主都哭着脸说道,我们烧制的瓷器因战乱卖不出去,不得不堆在路上。绝大部分窑工因赚不到钱都离开了镇子,这么多瓷器你让我们怎么搬?
阿赖很想令部下将这些瓷器砸烂,但想着老和尚让他多行善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令手下将路上的瓷器小心翼翼地搬到路边,然后率部离开了瓷窑口。
过了瓷窑口,向前行进了几里路后,来到一个宽约150米的谷口,见路边倒下了几颗大树,树干有锯痕,明显是有人故意为之。阿赖看看四周也没有村庄,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为,就令人搬开大树后继续前行,才走了几百步路,又见到路上散落着很多大石头。阿赖不得不令人将石块搬走,然后继续前行。可走了几百步路后,又见前方不是横着大树,就是横着石块。阿赖明白了,这些肯定是周边的百姓为了阻止他们前行,故意设置的障碍。
部将对阿赖说道:“这些村民很可恶,必须将他们杀了才解恨。”
阿赖刚想答应,又想到了老和尚说的“血光之灾”,于是忍住了,对部将说道:“你知道是哪些村民在路上设置了障碍?乱杀无辜会遭天谴的。”
“可照这个样子,我们什么时候能赶到京城?”
“阿济格又没规定我们几天之内要赶到京城?再说,万一明军并没有进攻京城,我们这么赶着去京城,不是找死吗?”
阿赖手下的几个部将听了阿赖的话后,想想也有理,就没再说杀村民的话。奇怪的是,路过的几个村庄,阿赖发现村民都没有剃发,还盘着头发,心想是不是浑源县的知县还没颁布“剃发令”?
阿赖就这么慢腾腾地在山谷里走着,总共80多里的山谷整整走了7天。来到灵谷县后,阿赖考虑到在恒山山谷里耗了7天,怕路上的粮食不够,就下令在县城里买粮。
部将不理解地问道:“我们抢粮便是了,干嘛要买粮?”
阿赖对部将说道:“老和尚不是说了吗?要我们多行善事,抢粮是善事吗?”
几个部将不得不花钱,在县城里购粮。
阿赖筹足粮食后,才率部离开灵丘,赶往广昌(今涞源)。
从灵丘沿着穿越太行山的唐河(滹沱河的支流)河谷向南,到达龙家庄(今水堡镇)后,如继续沿着唐河南下,就能到达倒马关;如在龙家庄折向东,沿着红泉沟便能到达广昌,再沿着拒马河河谷便能到达紫荆关,这条道便是飞狐古道。如在灵丘不进入唐河河谷,而是直接向东翻越太行山的驿马岭,也能到广昌,这条道是“飞狐古道”的分支,途中崇山苍苍,野岭茫茫,比较难走,不过,如唐河、红泉沟发大水时,将不得不走驿马岭,因此途中也有很多驿站、堡垒。
现在是仲春,太行山上还是白雪皑皑。阿赖就率部进入了唐河河谷,然后沿着红泉沟赶往广昌。
广昌县始设于西汉,隋朝时曾改名飞狐县。唐初因战乱,县城被毁,将县治寄治于遂城(今属徐水县),贞观五年(631年),于拒马河边新建县城。五代、宋代、元代时,先后被契丹、辽人、金人、蒙古人占领。进入明代后,复置广昌县,并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将城墙包以砖砌,城周三里十八步,城高三丈五尺,开南北两城门。嘉靖十八年(1539年),扩建了南关外土城,形成了“凸”字形的城池,开五座城门。大明在广昌有守御千户所,驻兵应1100人,但到了崇祯年间,由于灾害、战乱,很多士兵都逃跑了,实际驻军只有600多人,广昌千户所的军官都靠吃空饷发财。李自成东进后,广昌的明军随姜镶降了大顺。李自成退出北京后,他们又随姜镶投靠了多尔衮。
阿赖刚走出红泉沟谷口,斥候向他报告,广昌城被明军占领了。
阿赖一听,广昌城的明军是哪来的?想着守城的部队都是原明军,后来降了大顺,又随了姜镶投靠了我们,就问斥候:“是不是守城的部队反水了?”
斥候说道:“不像,他们人手一支火铳。”
阿赖一听广昌城的明军人手一支“火铳”,他们与进攻大同长城的明军一模一样,就知道不是守城部队反水,而是明军消灭了守城部队,占领了广昌城。连广昌都被明军占领了,说明紫荆关也早已失守了。现在紫荆关失守,居庸关失守,说不定明军早已包围了京城,不然多尔衮会不派兵夺回紫荆关、居庸关?想到这里,他下令进攻广昌。
占领广昌的正是从紫荆关来的陶大鹏的泰山军。
陶大鹏来到广昌,轻松占领了县城后,正准备前往灵丘,就得知有一支1万人的清军正在朝这里而来,就决定与朱成矩、祖立言一起围歼这支清军。他见清军发起进攻后,当即下令还击。
当明军的榴弹炮、加农炮、步兵炮响起后,阿赖才知道城里的明军不好惹,怪不得老和尚说自己有“血光之灾”,看来还真应验了,于是下令退回红泉沟,然后回灵丘城。
阿赖还没回到龙家庄,斥候又向他报告,明军已占领了龙家庄。阿赖知道自己被明军包围了,他心想龙家庄的明军又是哪来的?难道是从倒马关来的?如真是这样的话,看来北直隶来了很多很多明军,得赶紧回大同向阿济格报告,于是下令夺回龙家庄。
占领农家庄的自然是从倒马关来的朱成矩、祖立言率领的泰山军。
近万清军蜂拥着向龙家庄冲去,可连续炸开的炮弹把冲在前边的大部分清军炸死了,少量冲近龙家庄的清兵也被燧发枪打死了。冲了几次后,愣是没有一个清兵冲出去,这下没有一个清兵敢往前冲了。
这时,从龙家庄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对过的人听着,我们已收复了北京城,多尔衮也投降了。你们已被我们包围,请你们立即投降,否则将被全部歼灭。”
阿赖见实在冲不出去,又想起老和尚的话,如他不投降,那么血光之灾就在这里。他终于下令投降。后来,阿赖成了大同地区唯一成建制投降的清军。
泰山军来到灵丘城后,将俘虏的清兵留在城里看押,然后进入了恒山。他们刚进入河谷,就看到路边不是横着树,就是凌乱地堆满着石头,一看就是有人故意为之。
战士们搬开几处障碍物后,来到了一个村子,村口有人在窥视着他们。
陶大鹏、朱成矩、祖立言没带任何武器,走向村口。陶大鹏隔着老远问道:“村里有人吗?”
一个壮汉从一堵石墙后走了出来,问道:“你们找谁?”
“大叔,这是什么村?”
“这是北坡头村。”
“你们村长在吗?”
“我就是这个村的村长。你是......?”
“我是大明泰山军军长陶大鹏。”
“你们是官军?”
“嗯,怎么看着不像吗?”
“那你们怎么留着小bian子?”
陶大鹏摘下军帽,露出光秃秃的脑袋,说道:“我们没留bian子呀。”
“你们的头发呢?”
“哦,你们怀疑我们是da子兵假扮的。是这样的,我们怕你们被清兵所迫不得不剃发后,看到官军有恐惧感,所以我们干脆全部剃了光头。不信,我让士兵全部摘下帽子给你看看。”
当村长发现泰山军的战士全部剃了光头后,才确信这支部队真的是官军,就问陶大鹏:“你找我有啥事?”
“也没啥事,我就想问问,路上的树、石块是不是你们村的村民放的?”
“是的。”
“为啥?”
“你没看见我们都留着头发吗?”
“看见了。”
“da子兵来后,要我们剃发,我们誓死不从。悬空寺的光孝法师告诉我们,da子成不了气候,还组织我们袭杀小股da子兵。前几天来了大股da子兵,我们不敢和他们打,就在路上设置了障碍,延缓他们的行军速度。”
陶大鹏一听就明白了,说道:“你们以为我们也是da子兵?”
村长不好意思地说道:“我马上派人去前边的几个村庄,通知他们撤走障碍。”
“谢谢。”
村长就朝村里大喊道:“你们都出来吧,不用怕,他们是官军。”
喊声过后,很多汉子纷纷打开屋门来到了村口,远处的山里还走出了很多老人、女人、孩子。
陶大鹏见状,就明白了。老人、女人、孩子都躲进山里后,如清兵进村抢劫,留在村里的汉子将会与他们拼命。
村长派一个小伙赶往前边的几个村庄后,问陶大鹏:“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陶大鹏告诉村长:“我们是从胶东来的。”
“胶东距这里有几千里路呢!你们来这干吗?”
“我们来这里消灭da子兵。”
“就你们这点人?”
“哪会呢!我们有很多很多人。我们已经收复了山东、河南、湖广、北直隶,京城的多尔衮已经投降了,太原也已经被我们收复了,山西就剩下大同地区还没收复。”
“真的?”
“真的。”
“可你们消灭了da子兵,还有李自成呢。”
“放心,我们的人已经进入了陕西,李自成也快完蛋了。”
“天下快太平了?”
“是的,不出半年,天下就会太平了。”
“太好了,我们终于可以过安稳的日子了。”
“悬空寺光孝法师是不是叫王继谟?”
“他俗名叫什么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他曾是朝廷的大官,去年三月才来到悬空寺出家的。你路过悬空寺时,可以去见见他。”
陶大鹏与村民告别后,继续北上,路上很多障碍物都已经被挪开了。来到磁窑镇后,镇民们都站在路边迎接着,有些老人、妇女的手中还拿着篮子,非要把篮子的鸡蛋、枣子等物品塞给战士们。陶大鹏见拗不过镇民,只得强行给镇长留下了几两银子。
过了磁窑镇,就来到了悬空寺,只见几个和尚站在路边等候着大军。
陶大鹏问一位老和尚:“师傅,我是大明泰山军军长陶大鹏,请问谁是光孝法师。”
老和尚说道:“我就是。”
“听说你是去年三月才来到这里的?”
“是谁告诉你的?”
“北坡头村的村长告诉我的。”
“哎,他们还是把我卖了。”
“法师,那你认识王继谟吗?”
光孝法师看着陶大鹏,问道:“你找他干吗?”
“朝廷让他跟我们去大同,担任巡抚。”
“我就是王继谟。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
“我进入太行山后,刘公子就给我发电报,让我来悬空寺找你。”
“刘公子是谁?”
“太上皇的义子,也是大明铁血军总指挥。”
“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他有仙娘,没他不知道的事。你赶紧收拾收拾,跟我走吧。”
于是,王继谟与悬空寺的和尚们告别后,跟着泰山军赶往灵丘城。
王继谟,陕西府谷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中举,次年中进士,初授南阳县知县,后调兵部武库主事。天启元年(1621年)到宣大、山西等地协助军务,后升兵部职方司郎中,任蓟州兵备道右参议。崇祯元年(1628年)任贵州兵备道右参议。崇祯四年(1631年)起,先后任山西兵备道右参议、易州道左参议、河南右参政。崇祯九年(1636年)任职永宁道监军,与祖大乐一起驱逐包围滁州的流寇。崇祯十二年(1639年)任密云巡抚。崇祯十六年(16si3年)任顺天巡抚,同年回任密云巡抚,十二月代孙晋担任宣大总督,驻阳和(今阳高县),与周遇吉一起布防黄河。周遇吉在代州战败,退守宁武关后,他从宁武关回到阳和,召姜镶增援宁武关。谁知姜镶听从了兄长姜瑄的话,早就做了投降大顺军的准备。王继谟无奈之下,带着100多名亲兵和1万两库银准备回北京,谁知没走多远,他的亲兵抢了库银后,投奔李自成去了。他心灰意冷之下,就来到悬空寺出家。由于悬空寺长期没有方丈,和尚们见王继谟学问很高,就让他做了法师。王继谟见周边的百姓誓死不愿投降清军,就决心为恢复大明做些事情,于是就借着传颂佛法的机会,暗中组织百姓抵抗清兵。
后来,明军收复大同后,王继谟担任了大同巡抚。
阅读再造汉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