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哀歌

大秦哀歌

第98章 给荀况的信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秦臻心中本来想着要亲自前往楚国探望荀况,只有亲身前往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诚意和对荀况的敬重。

然而,如今情况却让他感到十分无奈。

秦国距离楚国路途实在太过遥远,而他手头上还有诸多事务亟待处理,根本无法脱身远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臻最终决定还是派遣他人代为传话。

当秦臻返回鬼谷学苑时,他立刻坐于案前,提笔挥毫,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饱含深情厚意的书信。

这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荀况的仰慕。

写完信后,秦臻轻轻吹干墨迹,将其仔细折好装入信封,并唤来张义。

只见张义快步走进房间,来到了他身边,秦臻缓缓开口说道:“张义,烦请你代替我前往楚国兰陵,务必将此信件亲手交予荀况之手。另外,纲成君明日将会出巡楚国,你可跟随他一同前行即可。此事我已提前与纲成君打过招呼,他自会安排妥当。”

说罢,秦臻向张义招了招手,示意他再靠近一些,说道:“我在叮嘱几句,到时候把这些话也带给荀况。”

张义依言上前几步,来到秦臻近前。

秦臻开始向张义详细交代一些需要转达给荀况的话语。

张义聚精会神的聆听着,不时的点着头。

待秦臻嘱咐完毕,张义躬身行礼,郑重应道:“喏!”

.........

时光日复一日,转眼间,张义已然抵达了楚国的兰陵城。

“荀夫子,门外有一人求见,此人自称张义,乃是秦国公大夫秦臻的门客。他言称携带有礼物要献给夫子。”

“哦?秦臻吗?”

荀况听闻此名,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于王屋山道家道场与那少年相遇的情景,当时那少年的风采和言论给他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

“快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只见张义迈着步伐走进正堂。

他抬眼望去,只见正堂中央端坐着一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想来这位定然就是荀况荀夫子了。

于是,张义赶忙上前几步,恭敬的稽首拜下。

礼毕之后,张义直起身来,随即自我介绍道:“在下乃秦国公大夫秦臻座下门客,晚辈张义,托主人的话,今日特来拜见荀夫子。”

荀况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之人,缓缓开口问道:“你便是秦臻的门客?”

“正是。”

张义连忙应道,并接着说道,“此次前来,秦先生特意嘱托晚辈代他向荀夫子问安。此外,秦先生还精心为荀夫子备下了一份薄礼,还望荀夫子笑纳。”

说话间,张义将身后背着的布兜轻轻解下,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

只见布兜之中,静静地躺着一本精美的线装书籍,以及一封封口处用火漆密封好的书信。

这时候,荀况的弟子拿过来礼物,并将其递至荀况面前。

荀况接过那个布兜,打开来后,起初并未急于拆开其中的书信。

他的目光被放置在布兜上方的一本线装书所吸引住了,荀况不由自主的伸出手,轻轻翻开书页,开始浏览起书中的内容来。

“这是何物?”荀况轻声呢喃道。

原来,这本书里竟然详细地记录着孔子、孟子以及荀况自己曾经说过的那些话语。

然而,对于书上所记载的这些言论,荀况此刻并没有过多关注,反而是那张轻薄如蝉翼般的纸张深深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

站在一旁的张义见状,连忙开口解释道:“回荀夫子,此乃秦先生前段时间精心研制而成之物,名曰‘纸’。这种‘纸’相较于以往我们所用的竹简和木简而言,有着诸多优势。它不仅质地轻薄,易于书写,而且携带起来也极为便利。”

说话间,张义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要知道,现如今咸阳所生产的纸张数量尚且无法满足本国国内的需求,更遑论传播到其他国家去了。

而张义本人有幸参与了整个造纸的工程,随着造纸术的问世,他的身份地位也是随之水涨船高。以至于近来有不少人纷纷前来讨好巴结于他,只为能够获取这神奇的造纸之法。

然而,真正令张义深感骄傲和自豪的并非仅仅如此。

他最为引以为傲的,乃是自家主子秦臻竟然有能力创造出这般令所有人都惊讶的东西。

倘若没有秦臻,张义以及他的兄长张景恐怕至今仍会籍籍无名。当初兄弟二人选择追随秦臻左右,如今看来,现在被他俩认为是最明智的选择。

闻听此言之后,荀况不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他缓缓将手中那本线装书籍轻轻放置一旁,而后小心翼翼的拿起了那封书信。

或许是由于首次接触到信封这类新奇之物,荀况显得格外谨小慎微。

只见他先是仔细端详了一番信封的外观,然后才开始动手拆解。待到他成功拆开信封,并展开其中折叠整齐的信纸时,一行行笔力遒劲、铁画银钩般的字迹赫然跃入眼帘。

,!

信中的内容写道:“荀夫子,晚生秦臻拜之。现今,我已于咸阳城中开办了一所私人学府,一心想要使之能与往昔那稷下学宫相媲美。因此,晚生诚心诚意邀请荀夫子莅临此地讲学授业。此处汇聚了众多莘莘学子,他们皆对荀学心怀向往与敬仰之情。”

“即便夫子并无意愿进驻我所创办的学苑,但仍希望夫子能够再度踏上秦国这片土地。亲自见证那纸张的横空出世,感受它带来的革新。同时,也不妨借此机会好好审视一番,看看这些年来秦国究竟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这洋洋洒洒的一篇书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秦臻对于荀况满满的诚挚邀请之意,盼望着这位大儒能应允前来。

当荀况轻轻翻开第二张信笺时,他的目光被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所吸引。

这封信乃是秦臻对于天下归一后世界的畅想与思考,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雄心壮志。

只见开头处写道:“荀夫子,晚辈自知才疏学浅,但仍斗胆在此抒发一些心中所想。接下来我所言或许有些好高骛远、异想天开,但若有不当之处,万望夫子能不吝赐教,予以指正。”

紧接着,秦臻在信中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夫子,晚辈虽不属于百家任何一家学派,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晚辈坚信治理国家之道应当博采众长,汲取百家学说之精华,舍弃其中的糟粕短处。唯有如此,方能构建一个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国度。”

“以儒学为例,孔夫子大力倡导仁和礼,并提出要以道德来治理国家。晚辈妄言,孔夫子所讲究的礼法,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确实蕴含着法治的理念。然而,它却并非那种纯粹意义上的现代法治概念。孔夫子主张的礼乐制度,要求根据人的三六九等、地位,与职业进行细致的分工,不同阶层的人需要各司其职,各安其位。晚辈认为这无疑束缚了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也不利于百姓晋升,广大百姓也就很难有机会去改变自身所处的固有定位,整个社会自然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发展与进步了。”

“法家所倡导的法、术、势之理念,固然存在值得借鉴与汲取的精华部分,然而,世间万物皆需依法而定,那无疑会将人们视为国家的一种器物,一个零件。人非草木,亦非机械,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若仅以法为本,忽视了这些人性的层面,或许能够实现短期内的秩序井然,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与进步。”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恕晚辈之言,人性本趋利,毕竟人非圣贤,又如何能够真正做到平等的爱所有人?这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了。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墨家思想,墨家主张节用、非命、尚贤等,鼓励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命运,无疑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更是提倡选拔有才能之人担任要职,特别是墨家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视,是对当今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用处的。”

“纵横家.........”

“道家.........”

“兵家.........”

“依晚辈愚见,治国之道犹如烹制佳肴,需广纳百味之长,去其糟粕之短。且应因事而异,灵活选用不同的方略与手段。然而就总体而论,晚辈斗胆进言,当推行外儒内法之制,如此方可兼得礼义道德之美与法治规范之严,从而达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国泰民安。”

这封书信之中,秦臻不仅将自身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理解娓娓道来,更抒发了对于天下一统之后宏伟蓝图的无限憧憬与美好畅想。

等看完后,荀况神色动了动,紧接着连声道:“不拘一格!随势而动!外儒内法!妙哉!妙哉!妙哉!”

他情不自禁地一连赞叹了三声,满是欣赏之意。

过了许久,荀况方才缓缓放下手中那张信纸,若有所思的问道:“秦臻可还有其他话语要你转达于我?”

张义略作思索,旋即答道:“回夫子,秦臻先生有言在先,不论夫子是否应允前往秦国效力,他每月皆会派人送来一部分纸张,以供荀夫子您日常书写所用。”

言罢,张义恭敬的立于一旁,静候荀况的回应。

荀况坐在案几前,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荀况终于做出了决定。

等着开春之后,便去秦国先见识一番,在考虑考虑是否入秦臻的学苑。

于是,荀况抬起头来:“秦臻曾言及秦国如今变化颇大,令人瞩目。此刻寒冬腊月,万物俱寂,但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我定当亲赴秦国,好好领略一下这些年来它的发展与变迁。至于是否要进入秦臻的学苑讲学授业,待到那时再做定论也不迟。”

.........

待张义渐行渐远直至身影消失不见后,荀况缓缓地将目光移向站在身前的弟子:“李斯,为师知晓你一直心向秦国,不知开春之后,你是否有意与为师一道前往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斯闻言轻轻摇了摇头,回应道:“夫子,学生暂时不想随您一同奔赴秦国。待到开春之时,学生打算再四处游历一番,而后再动身前往秦国。”

荀况点了点头,也并未多言。

然而,实际上李斯心中自有盘算。

倘若他与荀况结伴同行去往秦国,他知道荀况心动了,若是凭借着师徒这层关系,看在自己夫子的面上,届时自己恐怕只能留于秦臻的学苑之中。

可是对于进入秦臻的学苑这件事,李斯着实没有半分兴致。

其实早在最初萌生出前往秦国这个念头时,李斯就已经深思熟虑过了。

不可否认,秦臻的确堪称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常伴其左右,李斯相信自己必然能够获益匪浅、学有所成。

但问题在于,如此一来,距离实现自身的远大抱负将会遥遥无期。

因此,当他真正踏上秦国后,唯一的选择便是投靠吕不韦门下,以期借助对方的权势和资源来一展宏图、成就伟业。

秦臻是支持嬴政的,他现在尚不及束发之年。

再看吕不韦,这可是当今秦王最为倚重、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在吕不韦的身旁做事,或许就能更快接近权力核心,从而早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对于李斯而言,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毕竟,如果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秦臻身上,虽然秦臻支持嬴政,但如今的秦王正值壮年之际,而且目前尚未确立太子之位。

就算日后嬴政真的能够顺利继承王位,恐怕也要等到十多年乃至二十多年之后了。

到那时,自己已然步入不惑之年,精力和心力都难以再像年轻时那般充沛,又怎能有足够的劲头去追逐并实现自己曾经的远大抱负呢?

更别提什么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了。

喜欢大秦哀歌。

阅读大秦哀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