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传统文化需要弘扬,但只有对传统文化存有敬畏之心的人,才可能真正掌握传统文化。没有敬畏之心的人们只会把传统文化当做一个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于丹讲的那些内容,完全与《论语》本义无关。她讲的是作为庸人的于丹人生观,而不是作为圣人的孔子的人生观。她离孔子太远,给从不读《论语》的大众造成一个错觉:原来孔子是这么普通的一个人啊!他们还会对孔子、对《论语》有敬畏之心吗?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今人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也就不可能理解孔子。而前贤都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他们首先对于文化是有敬畏之心的。
9问:不管如何,她的书卖得这么火,起码让很多人开始读《论语》了啊。
答:这正是可怕之处。有多少人会真的去看《论语》原著?很少。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会认为《论语》就是于丹所说的那个样子。在不懂的人看来,她所讲的就是孔子的想法,这太可怕了。你讲心得可以,但你不要强加给孔子。就好比说一个宋代钧窑的瓷器,精美绝伦的一个碗,你觉得不喜欢上面的花纹,要打磨掉,换成自己的手绘。能行吗?
当人们没有了敬畏之心,那么对于传统就是普及一样,毁灭一样。最典型的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原著里面的杜丽娘是怀春的16岁少女,羞羞答答的大家闺秀。但是青春版《牡丹亭》里面把她演成了”小寡妇思春”。以前杜丽娘出场,含胸、低头,慢慢走出来,她现在一出场,恨不得这样走。(徐晋如做出仰头、挺胸的姿势。)
早几年的时候我每周末都去湖广会馆听昆曲。那个时候北方昆曲院演了很多好戏。自从青春版《牡丹亭》出来后,北方昆曲院也发现原来的好戏是给内行看的,现在他们都演改革了的,给那些一辈子只看一次昆曲的人演,只要来看一次,他们就发财了,但昆曲灭亡了。汤显祖就是中国的莎士比亚,《牡丹亭》就等于莎翁名剧。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西方人对莎翁名剧进行快餐化的处理?或者西方媒体特别支持对莎翁名剧进行快餐化的处理?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每年不都是那几个古典曲目吗?他们改过一个音符吗?
10问:很多人从于丹那里知道了,或者说是重温了什么是”忠、孝、礼”,他们觉得这就够了啊!
答:要知道这些知识,一定要拉上《论语》吗?你像中国人民大学讲礼仪的金正昆教授,讲得很正确,而且很实用。人人都去读《论语》,那是可以的。但你不能用错误的讲法去讲错误的《论语》,那样的话人就不会有敬畏感了。人们本来读《论语》是为了提升自己,结果按她的读法,人的素质反而下降了。
11问:今天我们报纸展开了一个读者调查,有八成的人支持于丹,他们认为,于丹的讲座给了他们启迪。于丹的演说和书都很火,有不少”粉丝”,其中还包括不少研究生、学者,您对这个怎么看?
答:我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文学者会成为于丹的粉丝,我也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认真读过原著的人会成为她的粉丝。那些所谓的学者,也许在自身领域卓有成就,但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说是一无所知,也差不多了。我敢保证他们连一篇古文断句都断不对。潘光旦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教会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但现在很多人念到研究生,也只是会考试。他们根本没有读过原典,同样是高学历文盲。一千个无知,加起来不等于一点点有知。
卖得红火很正常。先知启后知,先觉启后觉,从来都是人类接近真理的规律。如果不是这样,伽利略还会被烧死吗?我做过几年出版,我发现在这个时代越是没有价值的书越畅销。当年《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拿到我们出版社的时候,我们都说简直是垃圾啊,怎么可能出版呢?可是中信出版社卖了差不多一千多万册。可是你回过头来看,这也没过多少年啊,谁还会提起这本书?过几年于丹也一样。因为她的读者也会成熟,会接触到真正的知识。只有古典的,才是可以传世的。古典的审美是宏大、肃穆、高贵。但现在,当代中国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什么呢?
阅读解“毒”于丹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