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

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

第13章 王赓事件 1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在这一回合中,所有人都看到了税警总团的能量。古鼎华一个团,表现不比张炎旅的3个团差,实在是很给他们的老板宋子文长脸。

宋子文高兴了。但是兴奋之余,他应该记住另外一句话。

这句话叫做: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有人就要给他闯祸了。

19路军放弃江湾的第三天,税警总团发生了一件大事。

俞济时师独立旅旅长,也即宋子文最为犄重的总团长王赓,竟然被日本人抓住了。

要是在战场上被俘的倒也算了,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是在租界区内被人家活逮的。

具体经过据说是这样的:傍晚时分,双方都不打仗了。这位王兄却不打算上床睡觉,而是骑上一辆摩托车进了租界。

他要去的地方是美国驻沪总领事馆。

那年头不是现在,有摩托车的人很少,加上他西装笔挺(当然不能穿军装),打着领带,在大街上也是比较扎人眼球的。

美国领事馆和日本领事馆紧挨着,王赓的行踪遂引起了日本警察的注意。他从美国领事馆一出来,这些人就冲了上来。

王赓是个高度近视眼,等看到日本警察时已经迟了。掉转头再往美国领事馆里钻吧,警察又堵住了回头路。

没奈何,他只好硬着头皮骑上摩托车,想从租界内硬闯出去。

日本警察立即通知海军陆战队。

自从野村灰溜溜地从淞沪战场总指挥的位置上滚下去后,上海就变成了陆军的市面,海军只能靠边站,一向郁闷得很。听警察说租界区内来了一个行踪可疑,而且来头似乎也很大的人(能在美国领事馆随意出入,当然不是普通人),立即来了劲,开着汽车就追了过来。

大片中常见的街头追逐场面开始了。

日本海军陆战队常在这一带巡逻,对路面相当熟悉,加之上海街道非常狭窄,摩托车开不快,王赓本人又没有成龙、007那样的好身手,所以被追得很苦,尾巴怎么甩也甩不掉。眼看要追到了,他抬头一瞧,发现路边有一家英国人所开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便把摩托车停在门口,然后跑进去避难。

看着人进去的,车子都还在外面,陆战队士兵哪肯善罢甘休,立即把饭店包围起来,在派人与公共租界巡捕房进行交涉后,由巡捕进入饭店将王赓抓获,并带回审讯。

王赓被捕事件在民国前后轰动一时,成为一时之悬案。

关于王赓在战事如此紧张的阶段,何以要一个人进入租界区,当时就存在着很多种版本。

版本之一,忙里偷闲说。这主要是从19路军内部传出来的说法,他们认为王赓是去租界舞厅跳舞,结果被日本人发现后才被捕的。

这个版本算是比较客气的,毕竟战时长官搞点吃喝玩乐,又是在大上海,这种现象在旧军队中也并不鲜见,可以勉强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下面这个就厉害了,相当于敌我矛盾。

版本之二,主动投靠说。按照这种说法,王赓平时挥金如土,是因为实在无钱可花,才带着地图去投奔了日本人……

这就等于是把王赓押上了汉奸兼间谍的审判台。

我曾经说过,那是一个比现在还八卦的年代,所以第三个版本也就应运而生了。

版本之三,外出探妻说。

这里的妻,指的是王赓的前妻。讲到这里,很有必要先探讨一下王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他死后,他的美国母校西点军校对这个中国学生有一句评价——“西点以他为荣!”

民国七年(1918年),在西点军校毕业的同年级137名学生中,王赓名列第12名。如果套用日本陆军大学的做法,按此比例,那是可以进入军刀组的。在学业上,王同学毫无疑问是很优秀的。

王赓也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只会纸上谈兵。事实上,他回国后,便被孙传芳委任为参谋长,领过兵,打过仗,称得上是个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军事干才。

他的专长之一,是指挥炮兵。这也是当时陆军中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兵种,像王赓这样的美国海龟正好能派上用场。在淞沪战役中,他就曾多次指挥19路军的炮兵进行射击。

难得的是,王赓还能文能武。除了打仗,文采也很好,与当时的许多大文人,例如胡适等人都交情不浅。

在进税警总团之前,王赓经人介绍,到哈尔滨去谋职。夫妻分居两地,他怕老婆寂寞,便拜托自己的一位兄弟予以关照——同志们千万记住了,这世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托给兄弟,就是老婆不能托,历史教训啊。

王赓就是吃了这个亏,托来托去,老婆就真的被托出去了。

这位受托兄弟是写诗的出身,又是在国外求的学,读的书,对他来说,情感冲破理智那是家常便饭,想挡也挡不住。脑子一发热,根本就不管什么“朋友妻,不可欺”,王赓前脚刚走,他后脚马上就“轻轻地来了”,一来二去,竟然跟王赓的老婆好上了。

说到这里,你大概已经明白了。我所说的诗人就是《再别康桥》的作者徐志摩,而王赓的前妻就是同样很出名的陆小曼。

徐诗人才高八斗,情商甚高,对很多老话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这一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他可能是这样理解的:大街上缺胳膊少腿的到处都是,不穿衣服上街的还很少能够看到。

黄磊版的《人间四月天》中,王赓在得知自己老婆和徐志摩有了一腿后,反应是气急败坏,对两人又威胁又恐吓,就差拔出枪来崩了这二位了。

其实这是拿通常中国男人的态度来想象和形容王赓。

出国留学的人,受什么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想法。比如在日本士官系毕业的,肯定要求老婆要三从四德,至于自己娶几个妻、纳几个妾,那是另外一码事。而在美国留学的,耳濡目染的就是自由、平等、一夫一妻这些新潮东东,对很多事情比较想得开。

在这方面,王赓同学就是个典型。在得知徐诗人给自己戴了绿帽子后,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用美国人的方式对事情进行了处理。在具体了解徐陆二人的真实意愿和想法后,他选择了与陆小曼离婚,以成全对方。临走时,他还留给徐志摩一句话:“请好好对待小曼,若对不起她,我不会饶过你的。”

徐陆结婚时,发了喜帖给他。王赓虽未参加婚宴(当然不会去),但仍然很绅士地送了贺礼。

坊间舆论对此感慨有加:王赓让妻,气度非凡,志摩娶媳,文德安在?

在下从来都佩服磊落豁达之人。王赓算一个。

应该说,王赓虽能称得上是半个文人,但并没有徐志摩那样不计后果的疯狂浪漫,同时他又是一个办事认真、不爱花天酒地的人,也就是说花花公子这个称号与他无缘。而他的前妻陆小曼却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交际花一样的女人,如果不是徐志摩,相信其他人也可能会乘虚而入。徐诗人后来就是经不住这女人折腾,为了多赚点银子供其挥霍,蹭了一架不要钱的飞机去北平上课,结果路上出了事,才误了卿卿性命。

正是:不要迷恋哥,哥也会冲动,不要羡慕姐,姐是非主流。

依王赓的个性,第一、二种版本可以首先予以排除,所谓“经常去舞厅跳舞”、“花钱如流水”,如果用在他的前妻身上倒是比较合适。

当年王赓既能看开一切,洒脱地选择走开,自不会与陆小曼再藕断丝连。

有人或许会说,当时徐志摩刚刚出事,作为前丈夫,去看望一下前妻也是有可能的。

此话对,也不对。“一?二八”会战的时候,离徐志摩身亡已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王赓本人也一直随税警总团驻在上海,就是要看也早就看了,干吗非要等到这个打仗的节骨眼?

况且,他被捕的地点离陆小曼居所甚远。

如此看来,第三个版本也多半是民间炒作,属于小报记者臆想出来的花边新闻。

那么,王赓为什么要去美国驻沪领事馆呢?

有一种解释,认为王赓是奉宋子文之命,去请求美国帮助调解的。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比较牵强。因为宋子文是个坚决主战派,一直嚷嚷着要跟日本人干到底,立场比蒋介石还要激进,他又怎么可能拉下脸来找老美办这种事呢?退一步说,就算他有这个想法,也用不着自己出面,而只要在报告上画个圈圈,让外交部或者上海市政府去一体办理就行了(实际上也一直在进行中)。

我倒觉得王赓本人的说法更符合实际。

版本之四,请教专家说。

按照王赓自己的讲述,事情是这样的:当时他指导19路军的炮兵发炮,但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导致炮弹老是打不准目标。为此,他相当苦恼。想找人一道研究吧,19路军里面大多是泥腿子,打仗不怕死,但论技术一个个都是白丁,跟他们商量也是白搭。

正着急,忽然想起来,美国领事馆有一个参赞,是他在西点军校时的同班同学,为什么不去找他探讨一下呢?

于是就去了。

他大概认为,自己和同学说两句话,马上就能回来,所以也没及时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告个假,导致直到被日本人抓住,大家才知道他的行踪所在。

从王赓的人品来看,我相信,最后一种版本才是事情的真相。

但不管怎样,王赓在这里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情急之下的“不请假”、“擅离职守”、“冒险进入租界”,将使他付出几乎一生的代价。

阅读正面抗日战场第二部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