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这接下去的半年多时光,对于兖州的曹操来说是难得安静的发展时期。
套用本山大叔的台词,那就是: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先说袁术。先前败于曹操之手,失掉了根据地南阳郡退至淮水流域。结果没三个月就又死灰复燃。先是集结散兵进攻寿春,驱逐了扬州刺史陈瑀,自称扬州刺史,兼领徐州牧,彻底占据淮南。
话说你这自领徐州牧有和你的老盟友陶谦打过招呼么。。。
不久后,李傕等人把持的朝廷拜袁术为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实际上承认了他的扬州刺史职位。只是不知道这是李傕等人的故意卖好,还是袁术私底下和他们有什么PY交易。
再说陶谦。天气转暖之后他身体略有好转,不过也只是风烛残年。对外已经是没有什么念想了,只希望自己治下能够太平,却偏偏也不能如愿。
有一个叫阙宣的下邳人起事,聚众数千人,还敢自称天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梁静茹给他的勇气。
更奇怪的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传言说阙宣起事是和陶谦共谋。目的是在于对付泰山郡的臧霸。因为臧霸和曹操走得近,不再听自己的命令。
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最后陶谦还是派军将阙宣击杀。只不过在兖徐一带,陶谦的名望又再一次的收到了打击。
袁绍也没有闲着,他多面出击。为了报颜良被杀之仇,袁绍以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命其进攻公孙瓒在青州的势力。
刘备倒是小心谨慎,没给袁谭太多的机会。倒是公孙瓒所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引兵迎战,却屡次败于袁谭之手。后来由朝廷出面派使臣为袁与公孙两家讲和。于是两军罢兵休战,但是袁绍的势力由此进入青州。
袁绍自己因为年初魏郡发生兵变,乱军与黑山军于毒部数万人合兵攻陷了邺城,杀了魏郡太守。六月份,袁绍起兵进军朝歌,进攻鹿肠山附近的黑山军于毒部。最终围攻五日,斩杀于毒和黑山军万余人。
袁绍随即循山而进,击破黑山军在髭丈八、刘石、青牛角、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部,复斩首数万级。又与黑山军张燕大战于常山,张燕军势甚盛,有精兵数万,战马千匹。两军激战十余日,双方死伤累累,兵皆疲惫不堪。于是罢战,各引兵而退。
而与袁绍争河北的公孙瓒,也没能利用黑山军缠住袁绍的机会有所斩获,反而自身陷入了幽州的内耗之中。更是发生了这一年中,最让人震惊的一事!
公孙瓒杀了幽州刺史,汉室宗亲(可不是刘大耳那种还需待考证的),刘虞!
期初公孙瓒和刘虞一起在幽州对付乌丸人,还算是配合默契。只是因为在对外族的态度上,公孙瓒偏强硬,刘虞偏怀柔,略有分歧。
后来随着公孙瓒的势力越来越强,和刘虞之间的矛盾也是越发尖锐。刘虞认为公孙瓒穷兵赎武,对部下不加节制。和袁绍的连年作战是对百姓严重的迫害,故而想要节制公孙瓒的行为。
而公孙瓒听闻此事却是勃然大怒,不但不改进,反而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如此的暴行更是加深了和刘虞之间的矛盾,最终刘虞自己纠合了十万人的部队进攻公孙瓒。
可惜刘虞只是一介文人,又怎么会是公孙瓒这种狠人的对手。
初期因刘虞事发突然,打了公孙瓒一个措手不及,有大优势在手。当时公孙瓒的部众都散布在外面,公孙瓒自觉不敌刘虞,本想逃走。结果刘虞打仗太过书生气,麾下的士兵本就不擅于作战,他又过分爱惜百姓,下令不许焚烧城池和房屋,结果一时间竟攻不下来。这就给了公孙瓒喘息的机会。
于是他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大败,逃至居庸县。公孙瓒乘势追击,仅用了三日就攻陷了城池,抓住了刘虞。
刚开始的时候公孙瓒没有杀刘虞,仍让他作为一个傀儡管理州中事务。正赶上朝廷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于是公孙瓒借机拜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
公孙瓒这时候觉得刘虞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在使者面前诬陷刘虞之前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使者将刘虞斩首,并将首级送至京都。只是在半路上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找妥当的地方安葬。
刘虞生前为人清廉正直,忠于汉室,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廷中都有着很高的威望。他死后,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因此公孙瓒杀刘虞之事得到了大幅度的波及,天下人视公孙瓒为叛逆,以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等人为主,纷纷组成了讨伐队伍。甚至连塞外的鲜卑和乌桓为代表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也借此奋起抵抗多年以来公孙瓒的高压统治。
一时间在北方,公孙瓒是人人喊打。原本和袁绍分庭抗礼的局面,瞬间变得荡然无存。公孙瓒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力量对抗袁绍。
冀、幽、青,三州的局势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阅读三国之魏泱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