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第8章 就算自宫,未必成功

上一章 简介 下一章

李自成在建立大顺的制度,不妨回顾一下历代得,学习点经验。

扫过有些代表性的汉代和唐代之,再看宋代——

本来科举考试是为国家选拔真,但有些人便要借此制度之宽大处作弊。于是朝廷不免要为防弊而把制度严密化。

但制度逐步严密,有时反而失却本义。这样的,通过科举还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吗?

李自成刚到大明朝的第二,就跟米脂的几个书,艾毓初、艾朝栋、艾诏、李振声、冯起龙谈论过科举制度。

科举考试内容就是做文,但文章不像算术那样有标准答,主观性很强。

但是科举考试对做题家们的成绩总要有个评判标,这样就给考官带来极大不便。

评分,审卷,考官意见难统一。

所以就需要一个大致的框架来限定考生发挥。

八股应运而生。

八股文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实则它滥觞于北宋的经义。

经义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以经书中的文句命,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宋代的经义虽无固定的格,但在代圣人立言这点,已奠定了八股文的雏形。

如顾炎武曾直言:今之经义论,其名虽,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虽曰雕虫小,而非通知古今之人不能做。今之经义始于宋熙宁,王安石所立之,命吕惠卿、王芳等为之。

自北宋废除诗,就是有声病对,的考题之,科考基本以进士科取士。而考试内容又只有经义。

这直接或间接地促使宋代考生答题越发空洞无,并朝着形式化趋势发展。经义一般为伦里道,其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大多空洞、抽,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考生的个人见解逐渐减,起承转合的文章结构形式则越发流行。科考八股文变得更加僵固、空泛。

科举选出来的人不,那制度也就不用说了。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

唐末五代如此混乱黑暗的局面,在宋代文化又慢慢地复兴。后代所谓宋,又称理,就是在宋兴后百年内奠定基础的。

那一辈文人多沐浴了四书五经的熏,都提倡尊王攘,明夷夏之,又提倡历史传统。所以忠国文化、传统还能维,开辟出自宋以下的下半部忠国,一直持续到后世上千年。

宋代的募役法也是一个大的改革。

自秦朝,农民每年都要服徭役。而宋代募役法的颁,使得原来必须轮流充役的农民可以选择以交钱代替服徭役。然后再由官府出钱雇人充役。

原来不用负担差役的女户、寺,也要缴纳半数的役,称为助役钱。

这一举措使得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保证了田间劳作时,促进了生产发,也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宋代和前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都是统治街级盘剥百姓、稳定政泉的花样。但花样不断翻新。

如果说最大的区,大概就是在赋税这块。汉代太狠,虽然比秦好了,但服了兵役还要上税;唐比较能创,可以用绢代役;到了宋朝就伸手要钱了。

而,宋代的大官僚大地主等也失去了免役特权。

宋之于,虽说它有变,却不能说它有啥建立和创新。大概就像东汉之于西,有事而无政。有形势推,而无制度建立。

接下来到了明代——

我大明得国最正,驱逐了鞑,最后却又被***所取代。

为什么会导致那种结果?这中间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偏差?

如果,历代是专制,朝廷由一个皇帝来独,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比,崇祯皇帝看上去是被架空,底下人一起糊弄他。但其实皇帝仍然大权在,基本上想处理谁就处理谁。

若论汉、唐、宋诸,皇权、相权是划分开的。其间权力比重或有不,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明代虽说一切事权集中在皇,究竟还残存有历史旧传,并不是全由皇帝来独裁。

比,一般小官归吏部尚书任,大官则由七卿、九卿或再加上外面的巡抚、总督商议后公开推,这就是廷推。(明代六部九卿合成一,指六部长官。也就是六部尚书与通政使司长官通政使、大理寺长官大理寺卿、都察院长官左都御,为分管国家各项工作的九位最高长,合称:六部九卿。另外还有个小九卿之说)

如果有大,皇帝和各衙门不能单独决,也常由七卿、九卿公,这叫做廷议。

再,大的狱讼三法司解决不,也由七卿、九卿开会定,这叫作廷鞫。袁崇焕就是这样被定罪的。

权臣弄权与大臣当权是大有分别的。

大臣是在当时的制度上有他正当地位的。比如宰,若他不问事、不当,反倒是失,是无能。

不是宰相而问事揽,那才是女干,是权臣。

权臣弄权自然是违反国本的。就像是明代的几个大太监或者那啥啥啥的。

那,说了这,明代为啥亡了呢?是亡于人还是亡于制度?

大明的遗老遗少也在思考。

于是有出生于明代的两位大史学家、思想,痛定思,来讨论明代正治制度得,以及此后天朝正治的出路。

一位是黄宗,他著了一部《明夷待访录》。

老黄说之所以产生君,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利的责任。对于君,他的义务是首要,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他能提出来这种说,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黄宗羲认为要限制君主的权,而且他最注意的是明代废宰相那一事。

他认为将来只有再重新设立宰,正名定,把宰相来做朝廷领,不要由皇帝亲揽大,避免昏君瞎胡搞。

当,老黄还说自秦代以来有乱无治弊病的根源在于秦废封建之罪,进而以托古改制的方式主张效法古代封邦建国的诸侯自治制度。或者退而求其,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朝廷的制度。这个就不去多说他的利弊了。

另一位顾炎,著有一部《日知录》。

他曾说:天下太,则小官,大官少;天下之,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

这个很有些道,后面再叙。

顾炎武提倡利国富民,并认为善为国,藏之于民。

他大胆怀疑君,并提出了具有早期***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

他还提倡经世致,反对空,注意广求证,提出君子为,以明道,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所谓雕虫篆,亦何益哉?

顾炎武能于政事诸端切实发挥其利,可谓内圣外王体用兼备之学。

尤其是他所提出的天下兴,匹夫有责这一口,意义和影响深远。

像大明这样庞大的一个帝国而垮了,当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原委的。

这并不是说其文化衰败、道德堕落、朝廷专制黑暗、党派误国、皇帝太拉稀等等几句空洞不着边际的言论便能道出其中之因缘。

一般来,单从制度,只要

推行到两三百年,总不免会出毛病。历代无一幸免。不与时俱,不革新就等死。

明代大体上已过了两三百年的太平日,无论当初制度怎么,变样、腐化是不可避免,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清代的制度也可以为大统领带来点经验教训——

大抵制度是出之于公,在公的用心下形成的一些度量做事分寸的制度。

而手段则是出之于,因此没有一定恰好的分寸。

在家天下时,一个为公的新制度的诞,期间当然会有许多复杂关,总不免夹带有一些私意。

清代朝廷发布最高命令称上,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一种是寄信上谕。

经内阁传,再交给有关衙门,称为明,或称内阁奉上谕。

而寄信上,就是绕开内,由皇帝指示军机处直接给相关人员传达旨意。

跟密折制度一,寄信上谕是加强皇帝集权的专制措施。

玩秘密正治这当然只能说是皇帝的一种手,而不能说是一种制度。

总的来,清朝的正治体制是传统正治体制的集大成。

从秦朝君主专制忠央集权制度建,经唐朝的完善发,明朝的强,到清朝专制官僚体,系统而严,十分成熟。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清朝是传统君主专制的最顶峰。

从辩证法的原理上,最后一个总是最完美的。因为事物发展总是由不完善到完善。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专制正体也是如此。

同样的道,历代典章制度也是清朝最完备。清朝的典章制度和君主正治都是对忠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集大成。

最,秦始皇以后的天朝政制制度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制,而不是所谓的封建制度。

马大胡子当年引用封建这一名词,是指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也即是以贵族政制、领主经济为基本属性的封建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领主对土地的垄,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领主利用对土地的垄,获取政制上高贵的地,土地不许转让给平,农奴就更没有获得土地的权,这是西欧封建制得以存在的根基。

天朝的情况并不具备那些特征。从战国,土地买卖、兼并现象日趋严,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尤其是商鞅变法除井,民得买卖,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土地可以继,可以买,从法律上肯定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此,东西方还有农奴和佃户的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区别等等。

可以看,从秦始皇建立中秧集权的专制制度开,到那啥推翻帝制的这两千多年的历,与欧洲的封建制度相,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天朝封建制只盛于西,而衰于春,至战国已开始崩,最后秦始皇帝废封建,而在历史上消失。代替封建而起的制度是一种忠央集权的官僚体,也可称为中秧集权文官制。

当马大胡子的学派迅速发展之,封建一词便逐渐变质,最后它竟变成了所有古老而落伍的一切坏习惯的总代名词。

封建一,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封建专制、封建迷信、封建落后、封建反冻、封建顽固等,既不不合乎天朝历史上封建的本,也不是中世纪欧洲的本义。它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滥用的那啥术语。

因,用所谓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等主义来划分天朝历史阶段的表述也不合适。

好,话题扯回来。

结合以上各朝各代的变,得出的总论是——

第一:朝廷或者皇帝有逐步集权的倾向。从秦到清两千,一直在朝一个目的地走。

开始是封,四分五,慢

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尤其是逐步集,结果使地方一天天的衰落。

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一个国家当然应该要有一个核心。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

第二:历代传统正治随着发,社会各阶层趋向于平等。

从汉到,都沿袭着关于废除一切特权的措施——除却如元、清两,因为他们算是外人入,对自身族群肯定有特权。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其实若要讲平,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国人也最自由。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彼可取而代之!

简单粗暴的解释就是——王侯将相多个鸡煲?谁怕,不服开干!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总之藐视一切权威。

然而正因为太过平等自由,以至于老百姓变成了一盘散,变成了待宰羔羊。

朝廷终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平等,什么人该爬上来当官掌权呢?

传统里规定只许读书人可以出来问,读书人经过考试合格就可做官。

读书人大都来自农,他纵做了,他的儿孙未必仍做官;于是别的家庭又起来,穷苦发愤的人又出了头。

这办法是好的。不过积久,读书人愈来愈,做官人也愈来愈多。

因为科举制,向上的道路是开放,学而优则仕。社会上聪明才智之士都想去走做官这条,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

西方就不,起先人家根本不让你做,底层也没有向上爬的途径。于是社会上聪明才智之人都去经营工商业。待他们自己有了力,形成了资本利益团,才团结起来去跟国王争权。

天朝是节制资本。旧的封建势力打倒,却没有资本集,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相当于重新洗牌了。传统历史,地方豪强或者某个大商人还称不上是资本力量。

第三:长治久,至多也只能维持三代。

只看宋、明两代的宰相、首,很多是贫寒出,平地拔起的。然而天下太,皇帝可以两三百年世袭着;做宰相的,前十年还在穷乡茅檐下读,但皇帝已是有着七八世传统了。

相形之,皇帝的地位和尊严自然一天天提高。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朝廷的权总是逐步降。

可惜后来的皇帝自小深宫长,不通事,很难出一个中兴之主。

专制情况,皇帝不,那么国家也就跟着破落了。

第四:历代制度相沿日,一天天的复杂化。一个制度出了毛,再打个补丁来防制,于是有些却变成了病上加病。

制度愈繁,人才愈束缚。

这一趋,却使儒家文人们有后不如前之感。

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历代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即制度化的。

可是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百年老不变。所谓的法治之,人才就受束缚了。

所以明末的黄宗羲要慨然说:有治,无治法。

这因一向规章制度太繁,故使他太不看重,太看重,而要提出此感慨。

简单打个比方,就是别搞什么士农工商那套了。

如何把社会上种种束缚来简,使人才能自由发,这是最关紧要的。

最,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不对的是不注重历,不把历史作参考。

….

本章未,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任何一项制度之成立与推,决不是孤立,它必然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辅相,受很多因素牵动和影响。

或者,在当时的情况,那

种制度是最优解。

后面满清是被推翻,不过连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就不好了。

那大概是因当时人误认为满清的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照顾旧传统。又误认为此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专制。

又因为被列强欺负惨,于是因对满清之不满,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制度也一切不满意。

但若把全部传统文化都推,这个新国家的历史在哪?一般人对其国家已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

历史传统并不全是糟粕。

李自成的大,未来是继承和发展。不是推倒一切便可以成,重要的不在推,是在传统之上建立。

还可以,国情不同。

比,在发国大格命之前那段时期形成的欧洲国家为什么会沿着如此不同的路径发展?

整个欧洲大陆的正权和国家基础结构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形势变,不随着改变就要被淘汰。

东方落后西方一是科技发展体系不,二是体制分配制度不合理。

崇祯或者康熙或者乾隆能不能看出问题?也许能。

但他们会不会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彻底的改革?

必然不会。

谁都知道练成葵花宝典后会称雄天,但就是除了东方不败没人去练。

任我行不想当天下第一吗?

挥刀自,很难的。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喜欢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三院老哥

https://

.

阅读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最新章节 请关注不格小说网(www.bugexs.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藏本页

更多好看的小说